第183章 授官宣義郎!(第2/3 頁)
,若無二位叔父諄諄教誨,允無今日!」
蘇轍笑道:「你叫我叔父也倒罷了,你喚子厚什麼?」
蘇允跪著抬頭看向章惇,章惇端坐,捋著鬍子,滿意地看著自己,笑了笑,再叩首,道:「小婿見過岳父大人!」
章惇笑道:「好了好了,自家人的,不用這麼客氣,若兒,快將你夫婿扶起來。」
章若趕緊過去扶起蘇允,扶起來後,雙手也不拿開,身體緊緊貼著蘇允的手臂。
章惇見到女兒的小女兒態,心裡不覺得惱怒,反而是大感欣慰:有婿如此,老丈人哪有不滿意的!
蘇轍在殿試之後立即安排訂婚之事是正確的,因為殿試結果一公佈,蘇允便忙碌了起來。
中進士的快樂是激烈而持久的,這種快樂在接下來的日子裡被蘇允更加清晰地感受到。
先是參加「期集」。
所謂期集就是在授官之前,新登科的進士聚集在一起舉行一些活動。
這些活動豐富多彩,包括朝謝丶登黃甲敘同年丶拜謁先師先聖丶賜聞喜宴丶編刊同年小錄丶立題名碑等等。隨後是朝廷安排舉辦的賜綠袍靴笏丶導從前引丶朝謝皇帝丶賜聞喜宴丶賜御製詩丶編登科錄丶立題名碑丶釋褐授官等恩榮。
宋朝貢舉期集頗為隆重,其中以朝謝丶賜聞喜宴和釋褐授官更為突出。
原本唐代科舉進士放榜之後,首先需要拜謁宰相,這樣很容易造成結黨營私丶朋黨之爭,到了宋代明令禁止應舉士人向知貢舉謝恩。
不過諷刺的是,宋代禁止應舉士人向知貢舉謝恩,但是黨爭卻是歷代之最。
一連串的活動下來,即便是蘇允身體之強健,亦是感覺疲倦不堪。
倒不是身體吃不消,關鍵是他作為三元及第的狀元郎,幾乎什麼活動,他都是其中的中心,每天要應對成百上千人,精神上的確是頂不住。
不過釋褐授官之後,活動總算是消停了下來。
宋朝貢舉的最大恩榮是釋褐授官。
唐代明經丶進士及第之後,只是取得了做官的資格,還不能直接入仕做官。
必須再經過吏部銓選考試,合格後才能授予官職,脫去粗麻布衣,換上官服,即所謂「釋褐授官」。
因而,唐代許多士人明經丶進士及第多年之後,仍為一介布衣,未能釋褐授官,以致有出身二十年而未獲祿者。
如一代文豪韓愈,就是這樣的倒黴蛋。
貞元八年他進士及第,因為吏部的考試不合格,磋砣三年,尚未入仕。
於是貞元十一年他三次上書宰相而求仕,自稱四舉於禮部乃一得,三選於吏部卒無成。
希望能透過當朝宰相的論薦獲得一官半職,結果是三次上書均不獲垂憐。
他只好離開京城長安,到宣武軍節度使董晉的麾下做幕僚,被闢署為觀察推官,才踏上了仕途。
這樣的慘痛經歷在宋代是不可能發生的。
宋初承襲了五代以來的規則,但自太平興國二年開始,進士丶諸科及第丶出身者可以不經關試皆釋褐授官。
按照慣例,第一丶第二等進士並九經授將作監丞丶大理評事,通判諸州。
同出身進士及諸科,並送吏部,免選優等注擬初資職事丶判司簿尉。
有宋一代,科舉選拔出來的官員還是比較講究實幹的,大多數新進士都會被外放做官。
考得比較差的可能會去當知縣;
考得比較好的,可以當知州判官。
朝廷按照慣例授官,第二丶第三人授大理評事,併為諸州通判;
第四丶第五人授秘書省校書郎丶籤書兩使判官廳公事;
第六名以下第一甲授兩使職官。第二甲授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