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講】(第1/6 頁)
請大家開啟講義第 105 頁,子三,明業果相續。這個地方講到的果報,是指的眾生跟世界兩種的果報。果報為什麼相續呢?主要是一種生死業力的推動而使令它相續。生死的業力在本經當中講到了三種,殺、盜、淫,三種業力為根本。所以,我們在持戒的時候,佛陀不管是在家出家,都是以殺、盜、淫、妄來當作根本重戒,因為它是生死輪迴的根本。
當然,在修學當中,持戒為本以外,印光大師還提出了懺悔的重要。因為我們這個殺盜淫的業力今生即便不犯,但是過去生還是有累積,很多的業力應該如法地懺悔。
智者大師在《小止觀》當中講到,懺悔我們重大的罪業有十個法門。這十個法門具足的話,一切的重罪都可以消滅。這十個法門,我們把它分成三大類:
第一類是方便,修前方便。修前方便有三段:第一個,深信因果。我們懺悔的人,第一個要對因果深信不疑。我們要相信罪業是決定會招感痛苦的果報,要對這樣的道理深信不疑,要有一定的信仰。第二個,生重怖畏。我們對於當來的果報,這種痛苦的果報,要生起怖畏之心。第三個,生起慚愧。我們在懺悔的時候,對已經做的罪業要有後悔、訶責的心情,叫慚愧。這個就是在修前你內心的準備。
我們再看正修的儀軌,有三段:第四個,求滅罪法。你不是隻有心態,你要有一個法門,比方說八十八佛,比方說大悲懺等等,要有一種滅罪的法門來修學。第五,發露罪過。我們在懺悔之前,要在佛前把自己過去所造的罪業發露出來。第六個,斷相續心。我們要發願從今以後永不再造作,要有這個斷除惡念相續的決心。這是在正修的時候三個重點。
第三類,增上,功德增上。有四段:第七個,起護法心。我們懺悔以後要對佛陀的正法生起護持的心情。第八,發大誓願。這個發大誓願等於是悲憫眾生,發大悲心,希望一切眾生都能夠離苦得樂。第九,念十方佛,憶念諸佛的功德而生起好樂。第十個,觀罪性空。觀察我們無量劫所造的罪業,其實就是一念的心性當中一念的迷情而生起的,所謂的“一念的迷而生死浩然”。假設這一念迷情消失了,整個生死的因果就全部消失了。為什麼呢?因為我們心性本來沒有生死,也本來沒有這樣業力的。這個“觀罪性空”,就是迴歸到清淨的本性。
這十個法門,如果如法地修學,一定可以滅除一切的重罪。這個就是在減損生死的業力。
壬三、結果歸因
【圖一】
這一段是總結前面的三種相續,就是世界、眾生、業果三種相續,把它歸於我們內心的一念的迷情,這樣的一種虛妄的因緣。
我們看緣生。
富樓那!如是三種顛倒相續,皆是覺明明瞭知性,因了發相,從妄見生。
這三種相續是怎麼來的呢?這三種顛倒相續都是我們在“覺明”。這個覺明是說,在清淨的覺性當中我們又強加一個想要有所發明的力量,而這有所發明的力量也正是所謂的一念無明的妄動,叫作覺明。因為這樣的一種“覺明”的“明瞭知性”,這種虛妄力量的一種明瞭性,“因了發相”,因為這樣的一種無明的功能而發動了無明業相、能見相跟境界相。“發相”這個“相”,就產生了阿賴耶識的一種三細的力量,這個就是依他起性。
“從妄見生”,前面的“因了發相”就是“一念不覺生三細”,這個地方“從妄見生”就是“境界為緣長六粗”。我們從虛妄的三細當中又產生了第六意識的愛取,而造作了業力,就產生很多很多的痛苦果報出現。所以“從妄見生”這個“見”,就是指的第六意識的愛取。
我們可以這樣講,剛開始是迷真起妄,在一念的清淨心當中有一念的迷情而產生一種虛妄相,最後執妄為真,第六意識再把這個妄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