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書架
首頁 > 其他小說 > 淨界法師【首楞嚴王三昧】要義 > 【第四十六講】

【第四十六講】(第1/7 頁)

目錄
最新其他小說小說: 重生之奮發圖強模擬器作弊修真寶可夢:直到相遇的那天快穿,那個收割外掛的宿主原配穿越小三,六零後女人的一生兒子愛吃的臭醬天才醫學博士的無敵人生每天睡前一個小故事神之傳承山村少年崛起之路罪案之源:詭案十三宗心淼歸來:納川的寵妻日常一人之下:我自紅塵逍遙大秦:我那身嬌體弱的賢臣送愛上天堂之二罪人無罪一葉知秋的讀書筆記從草莽到建立無上帝國從生化危機開始通關諸天青龍蓮團寵寶寶人參娃,福氣滿滿人人誇出格

請大家開啟講義第 102 頁,辛二,雙破覺非明與不明。這一段等於是佛陀回答富樓那尊者的第一個問題。第一個問題是什麼呢?就是“清淨本然,云何忽生山河大地”?

在二乘人的思想當中,“清淨本然”是一個真實的體性,山河大地是一個生滅的有為諸相。從這個問題我們可以知道,二乘人的想法是認為,清淨的東西不能有相狀,相狀不會有清淨;認為真妄是互相對立的,真不能容妄,妄也不能容真。

佛陀對這個問題的回答,只有四個字。說清淨本然怎麼能夠忽生山河大地呢?一言以蔽之,就是“迷真起妄”。不過就是一念迷情的妄動,而產生很多的虛妄相出來。所以,我們修行當中,無量的法門其實在對治的就是我們心中的一念迷情,真正的關鍵在這個地方。佛陀必須把這個迷真起妄的觀念詳細說明。這一科就是說明我們真覺的佛性是“非明”,而且是“非不明”,講這個觀念。

看第一段。

佛言:汝稱覺明,為復性明,稱名為覺?為覺不明,稱為明覺?

佛陀先按定我們的本性叫作“覺明”,覺性中有光明,光明中有覺性,是覺明不二的。在這個覺明不二當中,佛陀提出兩個問題來問富樓那尊者:第一個,“為復性明,稱名為覺?”他說,在你看來,這個真覺的佛性,是不是本來就具足般若的光明智慧,才稱名為“覺”呢?就是說這個覺,身為一個覺性,它本來就具足光明的智慧,才“稱名為覺”?這是第一個;第二個,“為覺不明,稱為明覺?”還是說,我們真覺的佛性是本來沒有智慧光明,必須假借外來的修學,才能夠產生智慧的光明?這樣子的智慧光明去照了這個覺性,這個覺性才能夠稱為覺性?

也就是說,身為一個覺性,到底它本來就具足光明,還是這個覺性本來沒有光明,必須假借外面光明的照射才有光明?提出這兩個問題,請富樓那尊者來加以回答。

我們看富樓那尊者怎麼回答。

富樓那言:若此不明名為覺者,則無所明。

我們先把經文消釋一下。說這個真覺的體性,基本上是不具足般若光明的,它只是一個覺性。也就是說,它本身是沒有具足光明智慧的,它只是一個覺性。“則無所明”,它沒有具足光明智慧。

從這段的回答我們可以知道,富樓那尊者心中所想的是,在真覺的覺性當中,必須另外有一種光明的智慧來照了覺性,覺性才能夠產生光明。也就是說,覺性本身是沒有光明的,必須假借外來的光明來照射。這個是富樓那尊者的回答。

佛陀對這個回答就加以否定。

佛言:若無所明,則無明覺,有所非覺,無所非明,無明又非覺湛明性。

說“若無所明,則無明覺”。正如你所說的,假若真覺之性是不具足光明的,那麼就成為無明所相應的覺性了。覺性沒有光明,那這個覺性就是無明的覺性。“有所非覺”,如果在覺性之中一定要有一個有所明的智慧來加上去,這個覺性就不是真實的覺性。“無所非明”,如果覺性本身必定不具足光明智慧,那麼這個覺性就不能稱為覺明,而成為一種無明,這個覺性就變成一個不覺,變成一種無明;而沒有光明智慧的這個無明,絕對不是我們真覺佛性這種湛然光明的體性。佛陀的回答,等於是否定了富樓那尊者的觀念。

這個地方我們講一下。我們在修學過程當中,當然有所謂的對治,有所謂的安住。其實從對治的角度,大乘佛法的差別不大,基本上就是空假中三觀;但是安住的問題卻是非常的不同。

比方說唯識學。唯識學講到生命的根源,生命是從哪裡來呢?你從什麼地方來?它一直追究,到最後找到阿賴耶識,一個真妄和合的阿賴耶識。也就是說,阿賴耶識他內心有很多很多的種子,由這個種子的熏習,就

目錄
別惹我,我有病,發起瘋來不要命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