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書架
首頁 > 其他小說 > 淨界法師【首楞嚴王三昧】要義 > 【第七十三講】

【第七十三講】(第1/7 頁)

目錄
最新其他小說小說: 重生之奮發圖強模擬器作弊修真寶可夢:直到相遇的那天快穿,那個收割外掛的宿主原配穿越小三,六零後女人的一生兒子愛吃的臭醬天才醫學博士的無敵人生每天睡前一個小故事神之傳承山村少年崛起之路罪案之源:詭案十三宗心淼歸來:納川的寵妻日常一人之下:我自紅塵逍遙大秦:我那身嬌體弱的賢臣送愛上天堂之二罪人無罪一葉知秋的讀書筆記從草莽到建立無上帝國從生化危機開始通關諸天青龍蓮團寵寶寶人參娃,福氣滿滿人人誇出格

請大家開啟講義第一百六十一頁。壬七,勢至觀根大。

這二十五個圓通當中,在末法時代最為契理契機的,也可以說是最有代表性的,就是這最後的兩個法門,一個是念佛圓通,一個是耳根圓通。

這兩個法門的同異,從相同的地方來說,這兩個法門都是在引導我們恢復到我們眾生本具諸佛所證的現前一念心性,這一點是相同的。不同點就是,這兩個法門下手的方便是不同的。唸佛法門是一個他力加被的法門,所以在整個修行的過程當中,它的所觀境是佛的功德。比方說我們唸佛或者是憶佛,整個所觀境都是佛的功德,所以它的重點在所觀境。但是耳根圓通是不一樣的,它的所觀境在於能聞的那個耳根。我們聽到一個聲音,我們這個時候迴光返照:能聞的是誰?是誰在聽這個聲音?所以,唸佛法門的重點比較偏重在事修這一部分,耳根圓通比較重視在理觀這一部分。

當然,這兩個有事修跟理觀的偏重,但是我們看永明延壽大師講禪淨雙修的時候,他認為這兩個是可以相輔相成的。我們透過佛號的事修能夠成就感應道交,但是感應道交也必須在臨終的正念的基礎之下。所以,“耳根圓通”的禪觀,這個理觀能夠使令我們不隨妄轉,迴光返照,正念真如。理觀能夠幫助我們遠離妄想,事修可以使令我們憶佛唸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能夠感應道交。我們可以這樣講,你要能夠保持正念,才能夠感應道交,佛菩薩的感應不能夠建立在一種散亂的顛倒的心中,這是不可以的。所以說,這兩個法門,其實在臨終的實際操作當中,以禪觀來破除妄想,以憶佛唸佛來成就感應道交,是有它的相輔相成之功。這個大家可以從後面的內涵慢慢體會。

我們看勢至觀根大。這一科,能觀的智就是六根,所觀境就是佛的功德。蕅益大師說,這一科等於是以第六意識來夾帶六根——都攝六根,來憶念佛的功德,依此來悟入圓通法門。這一小科我們前面說過了。

我們看一百六十二頁第二科,感應道交的部分。

譬如有人,一專為憶,一人專忘,如是二人,若逢不逢,或見非見。二人相憶,二憶念深,如是乃至從生至生,同於形影,不相乖異。十方如來憐念眾生,如母憶子,若子逃逝,雖憶何為?子若憶母如母憶時,母子歷生不相違遠。

身為一個他力法門,就是佛力加被的法門,當然這個感應道交就非常重要。感應道交的整個道理,佛陀在這當中分成兩段,第一段是先講譬喻,第二段再講合法。

先看譬喻。譬如有某甲跟某乙兩個人,他們之間的互動,是某甲經常地憶念某乙,但是某乙已經把某甲給忘掉了,他心中已經沒有某甲的存在了,他是想其他的事情。那麼某甲跟某乙這兩個人在未來的生命當中會是一個什麼樣的狀態呢?是“若逢不逢,或見非見”。也就是說,即使他們兩個是生長在同一個國家,在同一個地方出世,但是也不能產生彼此互動的作用,乃至於彼此即便互相能夠見面,也都是視若無睹,當面錯過。這個意思就是說,人跟人的互動,單方面的憶念是不能產生作用的,一定是我憶念你,你也憶念我,兩個人才能產生一定的感應。

再往下看。“二人相憶,二憶念深。”假設某甲跟某乙兩個人偶爾會互相憶念,乃至於時間久了以後,兩個因緣比較深的,二憶念深,從偶爾的憶念變成一種經常性的憶念。某甲經常性地憶念某乙,某乙也憶念某甲,那麼這兩個人在未來生命當中,“從生至生”,從一生乃至於多生,就等同於身形跟影子一樣,彼此就不再分離了。

所以,我們在整個生命當中,兩個生命體要相逢,我們講相逢就是有緣,那麼這個因緣是從哪裡來的呢?就是我們過去生彼此互相的憶念。兩個人在生命當中會產生一定的作用,會作成母子,會作成朋友、兄弟等等,那表示過去生

目錄
別惹我,我有病,發起瘋來不要命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