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四講】(第1/7 頁)
子二、解巾喻悟 分三:醜一、喻六解一亡;醜二、喻解結由心;丑三、喻解當次第
請大家開啟講義第一百四十三頁。子二,解巾喻悟。
這一段是佛陀以解開華巾上的六結來比喻諸佛之悟。這一大科,佛陀等於是告訴我們,當我們在六根門頭當中起觀,生起空假中三觀,“觀相元妄、觀性元真”的時候,你要注意理事之間的圓融;理觀不要障礙事修,事修也不妨礙理觀,是講這兩個相互的關係。前面一科,佛陀是從一個眾生在六根當中因為一念的向外攀緣而形成了六個結釦,來說明理事的關係,是從眾生的迷位;這以下是從諸佛覺悟的角度來發明理事的關係。
這當中有三段:一,喻六解一亡;二,喻解結由心;三,喻解當次第。
醜一、喻六解一亡 分二:寅一、立喻;寅二、合法
這是以比喻來解釋,當六個結釦解開以後,連一念的妄心也不可得了。我們當初由一念攀緣心的妄動而產生六個結釦,那麼六個結釦解開以後,其實一念的妄心也是沒有真實體性的。我們前面說“達妄本空,知真本有”,所以六個結釦解除以後,一念妄心也就沒有依止處了。
這當中分兩段:一,立喻;二,合法。
寅一、立喻
我們首先安立一個譬喻,來解釋“六解一亡”。
佛告阿難:“汝必嫌此六結不成,願樂一成,復云何得?” 阿難言:“此結若存,是非蜂起,於中自生此結非彼,彼結非此。如來今日若總解除,結若不生,則無彼此,尚不名一,六云何成?”
這個地方講到一跟六的相互關係。
從理觀來說,六個結釦都是依止一念的妄心而起;但是從事相來說,六結卻有它前後的次第。所以佛陀就問阿難尊者說,你必定要嫌棄(就是不喜歡)這六結的成就,也就是說,你想要出離這六個結釦,“願樂一成”,而希望成就我們眾生本具的一心的真如,那麼你應該怎麼做才能夠成就呢?這個地方也等於是佛陀問阿難尊者說,這六個結應該怎麼去解開呢?問這個問題。
看阿難的回答。阿難就回答說:“此結若存,是非蜂起。”這個寶疊華巾的六結假若還存在的話,那麼這六個結釦的次第是歷歷分明、不可混亂的,對就是對,錯就是錯,它有前後的,次第分明的,那麼這當中自然就產生了“此結非彼,彼結非此”。也就是說,第一個結釦絕非第二個結釦,乃至第五個結釦絕非第六個結釦,它的次第是分明的。假使如來今天能夠以種種的方便(當然這個地方包括了止觀的方便),來解除六個結釦,使令六個結釦不再生起,那麼這樣子就沒有所謂的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第六這樣的前後差別了。那麼結釦解除以後,這個華巾也就不可得了。既然一也不可得,更何況是六的名稱呢?
就是說,其實,我們因為一念的妄心而產生了動、靜、根、覺、空、滅六個結使,也是因為六個結的相互作用又資持了一念妄心,所以它們兩個是有一定的相互關係。好像我們說,因為有第八識才有前七識。因為前七識不斷地作用去熏習第八識,也才有第八識的存在,所以,你把前六識給破壞了,第八識也就不可得。一念妄心跟六結有它們互相依存的關係,這個地方是講這個意思。
寅二、合法
【圖一】
佛言:“六解一亡,亦復如是。由汝無始心性狂亂,知見妄發,發妄不息,勞見發塵。如勞目睛則有狂華,於湛精明無因亂起。一切世間,山河大地,生死涅盤,皆即狂勞顛倒華相。”
這個地方就正式地合法。
先總標。佛陀說,“六解一亡”的道理也是這樣,當六個結釦被一一解開以後,連一也不可得。因為在一心真如當中是離諸對待的,所以說不能說一二,這個都是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