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8章 火燒新野(1)(第1/2 頁)
公元208年,建安十三年,9月。
荊州已向曹操投降,曹操也整軍完畢,即將南下。前有曹操,後有蔡帽,此時的劉備腹背受敵,形勢危急。
新野。
“軍師,二弟此刻已經到了江夏了吧?”劉備得知曹軍即將南下的訊息後,憂心忡忡。此前他已經叫關羽去向襄陽劉琦求救兵,但是即便有救兵來到,也難以抵擋如此可怕的軍事實力。
諸葛亮就坐在劉備的旁邊,搖著扇子回答:“適才得到訊息,關將軍已到江夏,和劉琦公子取得了聯絡。”
“軍師啊,我還是擔憂,二弟哪怕帶兵前來,也難以抵擋曹操的攻勢吧!”劉備覺得關羽有援軍也只是杯水車薪。
“是的,所以我們只能撤往江夏。”諸葛亮回答著。
“江夏就能擋住曹操嗎?”劉備表示懷疑。
“光憑我們自己肯定難以抵擋,不過我聽聞近些時日,孫權的謀士魯肅來到了江夏。”諸葛亮回答著。
“魯肅?”劉備第一次聽到這個名字,劉備倒是知道孫權手下有個被稱為“火神”的周瑜,這個魯肅,就聞所未聞了。
“主公啊,這個魯肅可不能小瞧了!”諸葛亮笑著說,“他將來成就,會比周瑜還要出色!”
“啊?此話怎講?”劉備很是驚訝,這怎麼可能?周瑜可是幫助孫家拿下整個江東的人啊!
“這魯肅來江夏,帶來了江東的甲士,和我們一同駐守江夏,江夏本就是重寨,曹操貿然攻打必然損失慘重,但是這魯肅能預料到我們會撤往襄陽,就證明其遠見非凡。”看來諸葛亮對魯肅很是賞識,“並且他公然帶孫家部隊來江夏,他是清楚曹操下一站必然是取東吳,所以早做了準備。”
“這孫權萬一想的是投降呢?”劉備皺起了眉毛,想到了荊州的蔡瑁,這蔡瑁的不戰而降確實讓自己太被動了。
“不會的,江東哪怕人人都想投降,可他孫權絕對不想,主公請想,這孫權在江東本就是一家獨大,如若投降了曹操,難免和劉琮一樣背井離鄉,說白了這孫權降了曹操,他就什麼也不是了!”諸葛亮分析著,“魯肅能處處為孫權所想,周瑜不過是前朝舊臣,想的都是孫策,故吾言魯肅將來必為孫權重用。”
劉備贊同的點了點頭,稍微沉默了下,然後又開口了:“軍師啊,我有一事相求。”
“主公但說無妨。”諸葛亮回答著。
“我想帶上這新野百姓與我通往襄陽。”劉備的話反而讓諸葛亮吃了一驚。
“為何?”諸葛亮反問著。
“軍師,自從您問出了何為仁義後,我思索良多,這天下,當是百姓的天下,百姓才是天下的體現。”劉備說著,“我若為了天下,怎能捨棄百姓?”
“主公之言有理,可是新野千家萬戶,多少百姓世代於此,讓他們背井離鄉還不如把他們留給曹操,這樣才是對他們更好的選擇啊?”諸葛亮有些困惑了,他總覺得劉備對這個“仁義”的解讀又陷入了另一個誤區。這是一件非常危險的事。
“軍師啊,我要與曹操爭天下,那就是爭得百姓啊!”劉備說著,“軍師不願助我?”
仁義的核心劉備沒理解錯,只是,劉備正在逐步把仁義也當作武器!諸葛亮內心很複雜,但是也不知道該怎麼勸阻劉備,只得說:“主公真的有覺悟了嗎?你要知道帶上百姓我軍行動會異常緩慢,很有可能會被曹軍追上!”
“吾意已決!”劉備回答著,“只恐百姓不隨我。”
諸葛亮嘆了一口氣說:“此事易耳,我們只需焚城新野即可,百姓得知城池被焚,怎能不追隨主公?最好是在曹軍進城之時,焚燬新野既可殺傷敵軍,又可阻礙進軍,一舉兩得。”
“在曹操進城之時?那豈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