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修真劇策(第2/3 頁)
首期盼援兵。
葉問驚奇地發現,其中不乏僧侶道士。
他們亦是應召出山,共赴援救。
葉問察覺,眾人並未施展刀劍拳腳,而是各持長槍火炮。
他心中疑惑,難道這般不會使先祖遺技淪於失傳?
一旁道長含笑而言,武學千載,流逝之技何其多,豈在乎區區一項。
武為何物?武乃止戈,以武求和平。
若求和平護國,槍炮又豈非武道之外?
古往今來,以武破禁者謂之俠。怒起一瞬,十步之內,生死立判,此亦為俠。路遇不公,仗義出手,俠之大者。心繫家國,民之所向,亦不失俠風。
道長遞與葉問一把手槍,意蘊深遠。
葉問恍然大悟,將其貼身藏之。
未幾,城內得訊,援軍三日後至。
然三日血戰,曙光前夕,城池搖搖欲墜。
北地武林決議,令葉問等南派武者護送城中蒼生及後代南遷避難。
彼等則隨殘軍斷後,守至最後一刻。
葉問允諾。
臨行前夕,他目送武林泰斗們直面槍林彈雨,決然而上。
南北武道大宗師,此為他們最後的壯烈交響。
那一刻,不再有南北之分,皆為華夏武道宗師。
葉問於此,始悟俠之真諦。
知其不可為而為之,亦是俠骨風範。
無論武藝高低,皆為一代宗師之名。
故葉問婉拒宮二隱約情愫,託付南行重任於她,獨身赴北,立於扶桑軍前,自稱為中華武協之首,欲與扶桑武道教頭生死相搏,一探華夏武術與扶桑武道高下。
,!
扶桑將領欲挫華夏銳氣,亦圖提振己方士氣,應允其約。
葉問於扶桑營地,連敗各派武道教頭。
終了,他更以一敵十,力克群雄。
末了,扶桑遣出壓軸之人,正是現今扶桑武道總教頭馬三。
一番激戰,葉問借宮二所授八卦掌,重創馬三。
不料,扶桑軍圍聚四周,槍口一致對準其身。
扶桑將領冷笑,言道無論華夏武術或扶桑武道,皆已成為過往雲煙,再強,又怎敵現代槍械?
此刻,晨曦初現,日出在即。
天際泛起魚肚白。
遠方衝鋒號角響起,援軍已至。
望見驚惶失措的扶桑軍及將領,葉問淡然一笑。
他言:“汝謬矣,華夏武術或許會式微,但願接納新知而不改止戈初衷者,皆為一代宗師。”
旋即,葉問取出道長贈予的手槍,指向那將領。
槍聲大作,震耳欲聾。
劇本閱畢,劉芒深吸一口氣,燃起一支菸:“老林的劇本……仍舊如此精彩……”
吳凱默然無語。
劉芒轉視,卻見他淚流滿面。
“……”劉芒苦笑,“不至於吧……不過讀個劇本,何須感動至此?”
“你不明白。”吳凱拭去淚水,也取煙點燃,“這劇本,是林導為我而寫的,我感同身受。”
在他眼中,這不僅是故事,更是林宇給予的寄語。
文人總是曲折表達。
南北武林,實則暗喻電影界的文藝與商業之爭。
那些固執的宗師,便是電影圈中老一輩導演的對映,劇本中宗師摒棄門戶之見,為後起之秀勇於犧牲,這便是林宇內心的希冀。
吳凱領悟,林宇藉此劇本傳達的資訊:
電影不分文藝與商業,只要能觸動人心,便是佳作。
林宇勸誡他不必過於介懷型別標籤,《光的影》正是如此嘗試。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