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1章 復雷震卦中的仁宣之治(第1/2 頁)
明成祖修書也好,崇道也罷,其主要目的是為了鞏固統治,卻在客觀上起到了保護和傳承中華文化遺產的作用。
他與明太祖一脈相承,大力推行“存天理,滅人慾”的朱熹理學,將《四書章句集註》欽定為科舉考試的唯一指定教科書目和標準答案,卻又在事實上扼殺了中華文化的多樣化發展,抑制了中國科技的發展進步。
程朱理學所謂的滅人慾,本意是指去除私慾、物慾等不正當的慾望。朱熹承認人“飢而欲食,渴而欲飲”,此為天理,但一旦逾越社會等級身份則為人慾。“飲食者,天理也,要求美味,人慾也,”人物是一切罪惡的根源,需要革除。
從朱熹的解釋來看,存滅之說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問題在於天理、人慾之間的界限很難劃分。一旦所謂的社會等級、身份標準出現變化,就會產生許多不可預知的奇怪且殘忍的現象,比如女性纏足之風。
纏足之風或起於北宋,唐代女子以天足健美為美,大約是不纏足的。唐以後的五代大約也不纏足。 南唐後主李煜描寫他私會小周後的場景,小周後“剗襪步香階,手提金縷鞋。”她手提鞋子,腳穿襪子,大約不是纏足。
北宋時期,蘇東坡作《菩薩蠻·詠足》:
塗香莫惜蓮承步,長愁羅襪凌波去。只見舞迴風,都無行處蹤。
偷立宮樣穩,並立雙跌困。纖妙說應難,須從掌上看。
這個女孩子悄悄穿著宮廷式樣的鞋子,走路比較穩當,但兩腳並立站著比較困難,大概已經纏足了。
到明代,理學大盛,婦女纏足之風進入興盛時期。成書於明朝中晚期的《金瓶梅》曾描寫纏足“羅襪一彎,金蓮三寸,是砌坑時破土的鍬鋤。”三寸金蓮的說法從此開始盛行。
就在中國以理學禁錮思想,以纏足限制女性的時候,歐洲在經歷漫長的中世紀黑暗時代後迎來文明曙光。
公元14世紀開始,從義大利各城邦開始,掀起一場影響深遠的思想解放運動,迅速擴充套件至西歐諸國,於16世紀達到頂峰,由此揭開歐洲近代史的序幕,史稱文藝復興。
透過歲月的藩籬,七百年前的許多事情已經變得面目難辨,捉摸不透。我們很難說馬可波羅帶回去的東方文明,在歐洲產生了開啟民智的啟蒙作用。而相比有源有流,有文字與實物互相映證的中華文明,橫空出世、孤懸歷史星空的古希臘羅馬文明,在地域概念上似乎更應該成為文藝復興的源起。
此處,我們不做深入探究。
英國哲學家羅素認為,文藝復興時代在文藝上的成就琳琅滿目,但在科學和哲學方面卻是一個不毛之地。
由文藝復興逐漸推動的工業文明還在路上。
回顧歷史,我們值得驕傲。在中華民族已經連續觀測天文天象幾千年,收集了無數天文資料的時候。比明成祖小十四歲的波蘭天文學家哥白尼,才剛剛提出日心說,被羅馬天主教廷視為異端邪說。而一個叫布魯諾的義大利人,以扞衛日心說而被活活殺死。
公元1424年7月,朱棣病死征途,明仁宗朱高熾(1378年—1425年)登基。皇帝駕崩,天下震盪,長子繼位,休戈止兵,是為易經六十四卦中的第五十一卦,震卦。
震的本義,是天上的雷霆霹靂。
我們的祖先認為雷起於地下,地底驚蟄而天響春雷,萬物復甦,草木萌動,已可春耕。
古人看到大地動盪,就會認為是地雷所至,故曰地震。
震引申出搖動、抖動的意思,但不是所有動,都叫作震。
只有造出很大聲勢,鬧出很大影響的動,才叫震。如天上雷震,地下地震,都讓人心震撼。
《象》曰:洊雷,震。君子以恐懼修省。
一次又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