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2章 “周公”不行周公事(第2/2 頁)
不向王振行賄送禮,被王振胡亂找了一個藉口,罰他身披重枷,頭頂烈日,在國子監門口示眾。國子監一千多名學生上書求情未果,還是透過國丈孫忠找到孫太后求情,此事被明英宗知曉後。王振才不得已放了李時勉。
就連大名鼎鼎的民族英雄于謙,在進京覲見皇帝時,因為沒有給王振送禮,被坐罪關進監獄,判處死刑。幸好山西、河南兩省官民聯名請願,這才逼得王振免了于謙的死罪。
自詡為周公的王振,就這樣利用手中權力黨同伐異,收受賄賂,遂成大明鉅富。他死後家產被籍沒,共計金銀六十餘庫,玉盤一百多個,高達六七尺的珊瑚樹有二十餘株,至於其它珍寶文物不計其數。這等身家,絕對夠與當年西晉首富石崇鬥富。
王振的野心繼續膨脹,不僅希望坐享當世榮華,還妄想青史留名。
公元1441年,他慫恿明英宗對雲南麓川土司思任發用兵,發動了曠日持久的明徵麓川之役。
十三世紀至十五世紀間,雲南麓川逐漸崛起,成為我國傣族重要的發展時期。元世祖時期,中原政權已在這裡設立土司制度,將瑞麗江河谷一帶分封為麓川路。他們四方興兵征服周邊領土,建立了強大的麓川政權。明朝建立後,麓川王思任發繼續擴張,勢力威脅到了雲南腹地。
公元1439年正月,明英宗以世代鎮守雲南的沐氏家族為主力,發動第一次麓川之戰,結果敗得很慘。
這次在王振的慫恿下,明英宗連續三次起大軍征伐麓川。每次出征都取得大勝,但明軍一旦班師回朝,麓川軍便捲土重來。明軍見無法徹底消滅他們,於是與麓川王約定以金沙江立石為界,共同盟誓“石爛江枯,爾乃得渡。”
從區域性來看,明徵麓川之役也算穩定了西南邊疆,取得了一些戰果。但從全域性分析,情況卻不容樂觀。
麓川之役前後發動四次戰爭,歷時十年之久。 經過連年征戰,明廷不僅沒有徹底平息叛亂,反而因為連續調動大軍,“大發兵十五萬,轉餉半天下”,導致士氣疲憊、國庫虧空。這對明朝國力是極大消耗,再加上江南地區接連發生水災和旱災,農民為生計所困,接連爆發起義。北境蒙古瓦剌人聽聞中原時局動盪,準備趁機興兵南下了。
:()跟著姓名學國學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