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焚書坑儒與書法鼻祖李斯(第1/2 頁)
六三:比之匪人。
與盜賊結交。
天下既定,秦始皇一面尊君權、封功臣,這對治國是有利的。但是另一面,他又重用擅長招搖撞騙的儒生方士,造輿論,謀長生,這就很糟糕了。
在秦始皇的默許下,儒生們開始神化儒家的封禪儀式,盛傳自古帝王莫不舉行封禪典禮。從公元前219年到公元前215年,秦始皇巡遊海內,封禪泰山。他經過的地方,都命人刻石立碑,用來歌頌他的功德。
隨著年紀越來越大,秦始皇開始追求長生不老。他先後派遣徐福、韓終、侯生、石生這些方士去海外仙山尋訪仙人,求取長生不死的神藥。
長生不老的傳說只可能是鏡花水月,無法實現。這些方士一面哄騙秦始皇獲得利益,一面在求仙不成後紛紛逃跑。比如徐福,他曾經哄騙著秦始皇到東海射魚以開海路,然後帶著三千童男女遠赴星辰大海,不知所終。傳說他帶著這些孩子航行到了日本,定居下來。
因為這些方士狡猾無用,秦始皇已經很生氣了,結果又有一些儒生博士跳出來妄議朝政。秦始皇大為震怒,他從來就不是什麼善男信女,於是採納李斯的建議,下令在全國範圍內焚書坑儒。
秦始皇並非不管什麼書都燒。諸如醫藥、占卜、種植一類的實用書籍,以及秦國史官記載的史書,都是在受保護範圍內的。而諸如民間所藏的《詩經》《尚書》以及諸子百家的書籍,則被要求在見詔令三十日內悉數燒燬。誰敢不燒或者燒慢了,一經發現,對不起,在臉上刺字,然後罰去修四年長城。光把書燒掉還不夠,如果有人偷偷討論這些書的內容,一經發現,死刑。
民間不得藏書的禁令一直延續到漢初,才在呂雉的授意下,由漢惠帝下詔廢除。
焚書後第二年,又有兩位求取不死藥的方士畏死逃亡,秦始皇徹底出離憤怒。他詔令御史搜捕審訊儒生方士,並允許他們相互告發抵罪,最後相互攀咬出四百六十多人。
秦始皇親自判決這些人死罪,把他們全部活埋在咸陽。這是中國文明的一次大浩劫,先秦時期的許多歷史事實和學術文獻就此失傳。
四書、五經、《老子》《莊子》這類經典能傳承到現在,是真的不容易啊。
六四:外比之,貞吉。
結交外面的朋友,堅守正道,吉祥。
秦始皇在建立秦朝之前虛心納諫,聽取臣下建議,廣交秦以外諸侯國的人才,堅守正道,國運吉祥。公元前237年,嬴政在誅殺嫪毐、放逐呂不韋后,本擬將從六國入秦的人才盡數驅逐出境。李斯上《諫逐客書》,回顧先王秦穆公不拘一格唯才是用的故事,說明秦國若無六國客卿未必會變得強大,進而勸諫秦王嬴政為天下一統,不應重物輕人。
秦王嬴政於是收回成命,並恢復了李斯的官職。
這個時期,嬴政極力擴張國家版圖面積,增強與六國對抗的本錢。秦國先是吞併巴、蜀、漢中等地,越過宛城(今河南南陽)到達郢都(今湖北荊州),設定了南郡。又北上消滅周王,吞併了周王族的土地,設定了三川郡。
在統一六國、建立秦朝之後,原屬六國的貴族後裔和老百姓是最大的安全隱患,必須採取措施收服這些地區的民心。為讓國民知文守禮,公元前219年,秦始皇命人在泰山刻石記文,要求男女之間以禮相待,女治內,男治外,各盡其責。
為儘快消除各諸侯國之間的文化差異,規範行為道德,端正風俗,秦始皇提出車同文、車同軌、行同倫,統一度量衡和貨幣。丞相李斯受命統一文字。
李斯(卒於公元前208年),楚國上蔡(今河南省上蔡縣)人。他不僅是一位功勳卓著的政治家,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有名有姓的大書法家。
他以秦國的文字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