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山腳下三(第1/5 頁)
張不言微微一笑言道:“小弟續輩一事師兄師姐應是知曉的,只是當年小弟年幼並未上山拜師,又時過境遷十餘年,一時想不起來罷了。
但小弟父祖想來師兄師姐還是熟悉的,家祖諱上堅,父諱清平。”
甯中則一拍手笑到:“我倒是說,卻原來卻是將軍師叔家的小師弟。”
原來這張氏一門祖上前朝時就是華山派弟子,後本朝開國時有功,搏了個世襲督指揮使同知的富貴,張氏富貴後到也沒忘了武人本分,在長安開得一家武館督促子弟習武。本朝開國不過百年,衛所敗壞,張氏已是勳貴又考不得科舉,到了張上堅父子一代便無所事事,重新拜回華山門牆,上山潛心修道學武。
張氏父子拜回山門原本就是富貴閒人,圖個清靜修行,自不會參與江湖爭鬥,到得後來華山氣劍之爭鬧得越發厲害,藉口家中喜得貴子,十幾年前就早早回鄉享受百萬家財去了,那張不言剛剛出生時,前任寧掌門就已經替他續了華山派輩分,原意是等稍大一點回山正式拜師,後來張氏父子下山回家,這事自然就不在提及,事過多年此時一說岳寧夫妻方才想起確有其事。
那張清平父子既是富貴回山修行,自也帶有供奉祖師之意,出手當然大方,送出同門兄弟子侄的東西也是豪奢,當年嶽寧二人正是少小,少不得吃人的嘴軟,現下想起來不由對視一笑,在看向張不言的目光就帶上了幾分親切之意。
甯中則笑問:“當年張師叔祖與張師叔下山,說是家裡得了一個神童,不知是哪位菩薩帶著宿慧轉世,便是說的師弟你吧?如今兩位老人家身體可好?”
張不言答道:“父祖安好,只是兩位閒不住,跟著家師與幾位道門長老帶著幾批弟子上吐蕃去了,說是要搞清楚小弟到底是哪位法王活佛轉世的。”
甯中則笑到:“我看也是,當年便隱約聽說過師弟之事很是神異,三月能言,一歲能讀,師弟今年不過十五六歲罷,經營起這好大的事業,華山道門劉祖師德高望重也竟放心將擔子早早就交給你了。”
張不言說到:“華山派封山突然,周邊外圍各勢力一陣混亂,外敵紛紛侵入,眾人共推家師主事。
家師清靜性子,不堪其擾,正好我前些年悟得了幾個丹方雜藥,到掙了不少財貨,便將一些方子分給了各方勢力經營,大家得利不少,於是團結起來對外,家師見此便索性傳位與我,自己帶著一幫長老和我父祖他們一起去了吐蕃傳教。
大家得了利益,自也盡心盡力將外部勢力基本擋在了外面,這些年各家高手漸漸培養出來,便也逐步安定,我便生了隱退潛修之心。
正好九年前發現了純陽祖廟後面一條山縫,通往這山谷絕地,就命人開了兩個隧洞將三個山峪連通,我將兩洞一關自己在這純陽峪中到也清靜自在。
小弟欲要隱居潛修,這華山派周邊自家事務自然都需要交卸,正好聽聞掌門師兄與寧師姐嵩山會盟一戰成名,這華山封山自然是結束了,就叫弟子們示意嶽幫主將掌門師兄引來,除了這些書搞,這幾日還需與師兄交接不少東西。”
甯中則看了嶽不群一眼,知道席上不便,沒有接這話,笑言道:“師弟欲求清靜自在,卻在這山谷中收這千餘學生何意?小兒多鬧騰,如何清靜得了?”
這張不言吃飯時,卻絲毫不在意食不言的禮節規矩,一邊吃一邊說話:“小弟雖將生意分給了各家去做,卻也在其中多少有點份子。我雖不願受道家全真許多大戒,但畢竟還是修道的,這許多錢財我拿來也是無用,便資助天下各地純陽觀周邊社學與蒙學。
小弟生性極愛讀書,自覺胸中還頗有一些有用的學問,人之患在好為人師,小弟也是難免,欲要傳播些學問出去,便在社學和蒙學中挑了一些看得上眼的學生,並不以教授武功為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