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章 烏孫請求下嫁公主(第1/2 頁)
伊稚邪喝了一口酒,思索一下說:“你是說這是李濟故意做的?”
中行悅邪笑道:“無論西線霍去病還是東線張次公都是李濟的棋子,意在消耗他們,看來這李濟也只是聽調不聽宣的主!”
眾匈奴將領一副恍然大悟的表情。
伊稚邪嘿嘿一笑說道:“這麼說唐國對於匈奴還是可用的!”
中行悅點點頭說道:“當然,用來牽制漢朝再合適不過,阿胡兒那邊沒有大問題,霍去病消耗完自己就會回去,主要目的還是為東胡牽制漢軍。”
伊稚邪表示同意,舉起酒碗與眾人談笑風生。
在平剛前線,烽火連天,戰鼓轟鳴。
盧巨儒,一位智勇雙全的將領,正率軍與漢軍對持。
忽一日,快馬疾馳而來,攜帶著大汗盧煞吉的親筆信箋,意圖透過和平談判解決爭端,停止戰爭,避免無謂犧牲,多大的代價都可以承受,唯一的底線打下來的城池必須歸東胡所有。
盧巨儒閱信後,目光深邃,迅速召集心腹將領,商議對策。
最終決定親自率領一支精銳小隊,穿越敵我交錯的危險地帶,前往敵營進行談判,以期達成停戰協議,保境安民。
訊息迅速傳至漢軍大營,漢軍將領聞訊,連忙整理戰報,快馬加鞭,急送長安。
他們都沒法做主!
長安城內,朝堂之上,劉徹聞知此事,面露喜色,認為此乃化解危機、促進和平之良機,遂令丞相籌備相關事宜,準備迎接盧巨儒到來。
劉徹的目的也很簡單,用盡一切手段停止與東胡的戰爭,全力攻擊匈奴!
一時間,前線與後方,緊張與期待交織,所有人都屏息以待,希望盧巨儒此行能帶來和平的曙光,讓飽受戰亂之苦的百姓得以安寧。
這場談判,不僅考驗著盧巨儒的智慧與勇氣,更關乎兩國百姓的命運與未來。
在王險王宮的深邃夜幕下,李濟書房的燭光搖曳,映照著他緊鎖的眉頭與地圖上錯綜複雜的戰線。
窗外,是烽火連天的預告,而室內,則是智謀與決心的交鋒。
李濟,這位久經沙場且智計過人的唐王,深知當前局勢的微妙與緊迫,他必須在混亂中為唐國尋得更大的利益,為國家的安寧再添砝碼。
“傳令,即刻召見張騫。”李濟的聲音低沉而有力,穿透了夜的寂靜。
張騫,這位剛從匈奴歸來的使者,剛剛回家與兒子團聚,正處於興奮狀態的他,無疑為這緊要的時刻增添了一抹希望。
不多時,張騫風塵僕僕地踏入書房,目光中閃爍著對即將執行任務的期待與堅定。
李濟迎上前去,將一封密信鄭重地交到他手中,信中言辭簡練卻字字千鈞:“致吾皇,近日與東胡議和之事已見曙光,匈奴亦有意撤兵。然,此等良機,不可錯失。吾等當趁其病,要其命,於伊稚邪歸途設伏,以雷霆萬鈞之勢,挫其銳氣,安我邊疆。”
張騫接過信,深知此行的意義非同小可。他躬身行禮,承諾必將不辱使命,快馬加鞭趕赴長安,將這份關乎國家命運的策略呈於皇帝面前。
夜色更濃,張騫一行人趁著月色,悄無聲息地離開了唐王宮,踏上了前往長安的征途。他們走不了遼東關,沿著長城進入居庸關,心中只有一個念頭——快點告知陛下。
在晨曦初破的長安城,塵土飛揚的驛道上,一隊人馬緩緩駛入城門,馬蹄聲與人群的歡呼交織成一首歸來的讚歌。
為首的,正是那位歷經風霜、滿載而歸的使臣,他的眼中閃爍著難以言喻的喜悅與自豪。
此行,他不僅完成了漢武帝劉徹賦予的重託——與烏孫結盟,共抗匈奴的宏圖大業,更帶著烏孫國的誠意與希望歸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