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8章 途中生事(第1/2 頁)
畢竟,他在位的這些年,無論是文化治理還是軍事功績都相當出色。
可以說,秦國的繁榮昌盛正是從他開始的。因此,由他來推動“科舉制”的實施,面臨的阻力將會是最小的。
“無論最終結果如何,皆由朕一力承擔。”感受到白衍的決心和擔當,閻蒼心中不禁湧起敬佩之情。
這正是他與真正的統治者之間最大的差距。
儘管他憑藉著系統在戰場上所向披靡,依靠前世的知識推動國家發展,但在涉及天下萬民、國家社稷的重大決策面前,他卻難以成為那個敢於承擔一切後果的人。
閻蒼相信,如果白衍的身體狀況得以恢復,那麼他無疑是帶領秦國統一天下的最佳人選。
“臣願意為陛下效力!“
在閻蒼被說服後,另外三位輔政大臣都對白衍的政策表示贊同。經過深入研究和討論,他們終於在半個月後的一次朝廷會議上正式提出了科舉制的實施。
正如閻蒼所料,'科舉制'的推出在朝堂上引發了軒然大波。特別是作為該制度的倡導者,閻蒼成為了朝堂上近半數官員攻擊的焦點。
幸運的是,他們早有準備,以閻蒼為首的武將圈子、王邯為首的文官圈子以及白奐為首的皇族圈子共同發力,成功地在朝堂上壓制了反對的聲音,並最終確立了這一制度。
此外,他們還進一步上書,將科舉制規定為每五年舉行一次,由各個州郡分別組織考試。這樣做不僅有助於選拔優秀人才,也有利於提高地方政府的管理水平。
隨著時間的推移,科舉制逐漸得到完善和發展,成為了秦國選拔官員的重要途徑。
透過這種方式,秦國吸引了更多的人才參與國家建設,推動了社會的進步和發展。而閻蒼等三人也因為推動科舉制的實施而受到了廣泛的讚譽和尊重。
當然這一切都是後話。
每一個州郡的前十名考生都會收到一份特殊的邀請,那就是在考試結束後,他們將有機會前往保定城參加由朝廷舉辦的考試。
這場考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為它決定著考生們未來的仕途。
最終,第一名(狀元)將獲得至少從六品的官位,第二名(榜眼)則可獲得正七品的官位,第三名(探花)則可獲得從七品的官位。
此外,各科的前十名也都有機會受到官職的任命。
一旦考生接受了官職,他們可以選擇回到家鄉所在的州郡擔任職務,但前提是必須得到當地州郡長官的同意,並提交個人申請書。
這個規定確保了新上任的官員能夠在自己熟悉的環境中發揮最大的作用。
同時,也加強了地方與中央政府之間的聯絡和溝通。
而首次科舉考試的時間定在了三個月之後,這給了考生足夠的準備時間。
朝廷的政策迅速下達到各個州郡,無論是州郡官員還是普通百姓,都對這一政策感到震驚。
然而,對於世家貴族來說,他們卻感到了深深的不安。科舉制度的實施意味著他們原本壟斷的官場可能會被打破,他們的家族地位和利益也可能受到威脅。
於是,世家貴族們開始紛紛聯絡自己在保定城熟悉的官員,試圖透過各種手段阻止這一制度的推行。
可惜秦國與晉國截然不同,儘管世家貴族擁有一定的特權,但最終無法對中央政權產生太大影響。
特別是在這個動盪不安的時代,秦國各州郡的大多數高階官員都來自將門,對於他們而言,科舉制度目前並未觸動他們的權益。
相反,由於武試在全國範圍內的推廣,將極大地增強他們手下軍隊的實力,因此他們沒有選擇站在反對的一方。
許多反對的聲音甚至未能走出州郡便被攔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