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一般方法(第1/2 頁)
(內容不準確,不值得參考,請不要代入現實。)
林長青考慮過,自己不會在這裡待太久,既然要教人,自然要教好。
怎麼去教一個人?
他一直在思考這個問題。
在後世,他上學時,老師都是填鴨式教育,上課之後,就要求你老老實實聽課,然後就佈置一大堆作業。
上初中、高中之後,課程變多,由原來的語文和數學,變成七八門學科,但是作業卻沒有變少。
除了聰明而且記憶力比較好的學生,大多數學生都沒能學好。
而且,等你畢業之後,那些東西絕大多數都用不到。
他當時一直在想,學這麼多學科,到底是為了什麼?
直到後來,刷一個影片說,學那麼多學科,都是為了鍛鍊你的思維。
語文鍛鍊你的思維能力,溝通和表達能力。
數學鍛鍊你的邏輯思維能力,它強調推理、證明和邏輯的一致性,透過數學推理和證明過程,可以鍛鍊邏輯思考和嚴謹性。
等等。
看完影片,他恍然大悟。
可是,學校的老師沒有教他。
老師都在講內容,而不講思維。
所以,即使是上了十幾年學,感覺卻沒有學到多少。
而林長青在悟性提升後,中午整理自己腦海中的知識體系後,思考這個問題時,就明悟了。
所以,他就沒有按照傳統的教學方式,給五人講課。
現在,還要增加傳統教學中沒有的那一步——總結一般性的方法。
林長青站在講臺旁,看著五人好奇的目光,說道:
“在講解一般性方法前,我問大家一個問題。”
“《實踐論》和《矛盾論》都看過嗎?”
“看過!”五人齊聲回答。
“看過就好,《實踐論》裡面,總結了人認識事物的一般性規律是什麼?”
林長青跟五人互動起來。
“這個我知道,第一,人認識事物,都是從實踐中來,然後到實踐中去。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認識運動不斷反覆和無限發展。”
“形式上迴圈往復以至無窮;內容上每一次迴圈認識和實踐都比較的進到了高一級的程度,一步步深化和提高。”
宋佳佳十分積極回答,
“還有一條,人認識事物,是從感性開始到理性飛躍的過程。”
“很好,佳佳回答很完善。”林長青給她點了個贊。
接著,他繼續說道:
“這個規律,是一般性規律,人認識事物,還有一種情況,那就是向前人學習,這樣學習就不一定從實踐開始。”
“但本質上,是符合這條規律的,因為學習的知識,經過了前人的實踐。”
“現在,我們就要從零開始了。”
林長青接著丟擲一個問題:
“我們認識一個事物,第一件事要做什麼?”
面對這樣一個問題,五人一下子懵了,不知道怎麼回答。
林長青看沒有人回答,鼓勵道:
“想到什麼,就說什麼,對錯不重要,大膽說出來。”
“看?”聲音很小,帶著不確定。
林長青聽到了,這是李清月的聲音。
“對,就是看,也是觀察。一個事物,我們認識它,首先要‘看’它。”
“不過,這個‘看’,有很多方式,因為有些事物,它是看不見摸不著的。比如風、聲音等等。這些東西,就需要其他事物,間接證明它的存在了。”
“但是,我們沒有必要過度深入,更加簡單一些,就是我們認識事物,首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