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終見聖人,心學之道(第4/5 頁)
,還請大人詳解。”
王守仁微笑著繼續說道:“吾以為,理在心中,不假外求。人皆有良知,只要致良知,便能明辨是非,行善去惡。就如這次平叛,吾等深知寧王叛亂,禍亂天下,此乃違背良知之舉。吾等挺身而出,為的便是致良知,為百姓謀福祉,護大明江山安穩。”
李初玄若有所思地點點頭,又問道:“那如何才能致良知呢?”
王守仁神色莊重,道:“須在事上磨練。靜處體悟,事上磨練,乃致良知之法。”
“比如此次我召集百姓、惡霸、土匪共同平叛。那些百姓,從未上過戰場,卻因對家園的熱愛、對親人的守護之心而勇敢參戰,這便是在事上磨練出的勇氣與擔當,也是致良知的體現。而那些土匪,若能棄惡從善,為平叛出力,同樣是在事上磨練,找回自己的良知。”
李初玄陷入沉思,良久之後,感慨道:“大人之學,真乃濟世之學,今日聽大人一席話,如醍醐灌頂。”
王守仁微微頷首,道:“侯爺有報國之志,令人敬佩。心學之道,不僅可用於修身,亦可用於治國平天下。”
李初玄眼睛一亮,道:“願聞大人高見。”
王守仁道:“以良知為本,施仁政於民,為官者當以百姓之心為心,為百姓謀福祉。如此,方能得民心,國家方能長治久安。就如同此次平叛,若我們只是為了功名,而不顧百姓死活,那即便成功,也難以長久。只有心懷百姓,以良知指引行動,才能真正實現國家的安定繁榮。”
李初玄深以為然,道:“王大人所言極是。”
兩人越談越投機,不知不覺,夜已深沉。
但他們卻毫無倦意,依舊沉浸在對心學的探討之中。
李初玄又問道:“王大人,心學與兵法可有相通之處?”
王守仁微笑著說道:“兵法亦本於心。用兵之道,在於知己知彼,此乃良知之運用。以正合,以奇勝,亦需審時度勢,順應良知之判斷。此次平叛,吾先派探子打探南昌城內虛實,此為知己知彼。後製定作戰計劃,主力正面進攻,奇兵繞至敵後截斷退路,這便是審時度勢,順應良知之判斷,以達到最佳的作戰效果。”
李初玄恍然大悟,道:“原來如此,王大人此次平叛,想必也是運用了心學之道。”
王守仁點頭道:“然也。下官深知寧王叛亂,百姓受苦,吾以良知為指引,果斷出兵,攻其不備。又以心學之法激勵將士,使其士氣高昂,決心堅定。”
李初玄欽佩不已,道:“王大人之學,真乃妙用無窮,本侯定當好好學習,將其運用到日後的生活與為官之中。”
言罷,李初玄心中對王守仁的心學愈發敬仰,突然,他像是鼓起了極大的勇氣一般,厚著臉皮說道:“王大人,你的心學之道如此高深精妙,本侯斗膽,想懇請大人賜予一份心學手書,讓本侯在日後能時常研讀,以更好地領悟其中之真諦。”
王守仁微微一愣,旋即露出一抹溫和的笑容。
王守仁設立心學的初衷是對傳統儒學存在的缺陷感到不滿,他認為朱熹理學過於注重知識和理性,將理分散附著於萬事萬物之上,而忽略了個體內在的感性體驗和情感,這導致人們難以在有限的生命中去窮盡萬事萬物的道理。
王守仁期望透過心學,讓人們能夠更加關注內心的直覺和道德真理,在實踐中不斷磨礪自己,實現個體的真正價值。
他希望人們能夠明白“知行合一”的道理,不僅僅是知曉道理,更要將其付諸行動。
他期望人們在做學問和為人處世上,首先要“知德”,即明白初心,知道一切做學問的初衷是服務於德,從而確立自己做事的方向;其次要“行德”,注重實踐,避免只停留在“知”和“想”的層面,而是要將所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