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一零四章 墾區(第1/3 頁)
南浦港,原本就是一個百十戶人口的朝人小漁村而已,根本沒有港口。
之所以現在成了港口,擁有了兩個可供大型船舶停靠的碼頭,完全是因為金海鎮各路水師一再“光顧”的結果。
當然了,金海鎮各路水師的一再光顧,也直接導致南浦本地的那個本就人煙稀少的朝人小漁村徹底消失。
而取而代之的,則是後來新設立的登萊東路水師團營跨海輸送過來的三個登萊移民屯。
位於大同江入海口北側一片高地上的屯子,名叫江口北屯。
江口北屯,往東十餘里,在原來的朝人小村落遺址上,則建起了擁有一圈一丈多高夯土圍牆的南浦屯。
而所謂的南浦港,就在這個新建的南浦屯圍牆南邊一里多地的江灣裡。
至於南浦前屯,則位於南浦屯西北十里左右,是俞亮泰麾下登萊東路在黃海道沿海建立的最靠北的一個移民屯了,發揮著面向平壌方向的前哨作用。
當然了,隸屬登萊東路的這三個移民屯,還只是大同江江口以北地區的。
如果加上大同江口以南沿海星羅棋佈的其他十幾個登萊東路的移民屯的話,現如今整個大同江出海口南北兩岸之地,就算是已經落入登萊東路之手了。
事實上,自從楊振對俞亮泰放手放權、允許登萊東路跨海佔地以來,沿著大同江口往南的海岸附近幾乎所有突入海中的半島地帶,都已經被一撥又一撥渡海上岸墾荒屯田的登萊移民給佔據了。
本來黃海道算得上是半島土地開發較早的地區了,這裡的朝人人口,也遠比北方二道要多一些。
尤其黃海道北邊的黃州城和南邊的海州城,曾經也是人煙密集,商貿輻輳的繁華所在。
但是,自從天啟末的丁卯胡亂以來,這個小小的半島,先後歷經數次大戰,如崇禎九年的丙子胡亂,以及崇禎十四年的辛巳胡亂等,十多年的戰亂不僅北方數道殘破不堪,戰禍更是波及到了南方。
尤其是原時空並未發生,但是本時空卻異常慘烈的辛巳胡亂,更是直接導致北方二道朝人幾乎為之一空。
連帶著黃海道的黃州城、海州城等地,也是城池殘破,鄉野凋敝,大批人口南下避亂,昔日繁華早已煙消雲散了。
整個黃海道,除了鳳山城、黃州城、海州城、平山城這樣的城池仍在和寧國的控制之下,擁有少量兵丁守衛之外,其他地區,尤其是沿海大片地區,幾乎都是不設防的“無人之境”。
也因此,登萊東路水師團營跨海佔地,然後輸送移民定居屯墾的行動,並沒有遇到多少像樣子的抵抗。
最大的阻力,反倒是來自身在平壌城的沈器遠那裡。
沈器遠手下有一些將佐官員出身黃海道,有的人得知自己老家的土地被突如其來的登萊移民所圈佔,自然是非常不滿。
為了籠絡這些出身黃海道的將佐官員,沈器遠曾經派人打著金海伯岳父的名頭南下交涉,並前往登萊東路跨海移民的海上中轉之地白翎島,找長駐白翎島的登萊東路管屯指揮行署抗議。
然而抗議無效。
沈器遠使者的書信,輾轉送到俞亮泰手裡之後,俞亮泰一笑置之,根本沒有將此事上報楊振。
因為俞亮泰非常清楚楊振對於登萊東路跨海佔地、安置魯豫淮北流民的態度。
本就是楊振親口允准並且大加鼓勵的事情,你再去請示,然後將矛盾上交,不僅耽誤時間,而且反倒要招致楊振不喜。
這樣的事情,俞亮泰是肯定不會幹的。
因此,事情到他這裡就打住了,沈器遠的使者什麼也沒有得到,在白翎島滯留一個多月後無功而返。
此後,沈器遠也沒有再另派使者,此事遂不了了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