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水源(第1/3 頁)
現在的楊振,已經可以斷定,這個沙洲,不是一個臨時性的或者季節性沙洲,或許幾十上百年後,這裡會與遼西的大陸完全連成一體。
他基本上認同了張臣的判斷,這個地方在幾十年前,甚至可能就在十幾年前,都還是錦州明軍的水手營。
錦州和松山城靠海,雖然多少有點距離,可是小淩河有出海口,海上的糧草往錦州和松山轉運,可以直接沿著小淩河深入,最是方便不過。
在這裡設定水手營,既可以保證小淩河口一帶的航路安全,又可以給來往的船隊提供休息和歇腳的地方。
在這個問題提上,楊振非常相信大明朝的眼光和判斷,因為“覺華島水師”之於寧遠城,就是這樣類似的活生生的例子。
當然,現在錦州城裡的明軍,早就沒有了水師,也沒有設定水手營的需要。
而且最重要的可能,則是如今遼東的明軍早就沒有了陸海結合的開闊視野。
楊振在給張臣、張國淦、嚴三、楊佔鰲等人分配了任務之後,他本人也沒有閒著,而是拿起由他提議打造和裝備的鐵鍬,與張臣帶領的火槍隊左翼士卒們一起,在這個已經廢棄已久的水手營裡挖建長壕。
張臣是遼東曾經的邊軍夜不收,曾經多年行走在邊外草原,甚至是建虜腹地,那是家常便飯,在野外搭建庇護所的本領,比楊振這個後來人招法兒多多了。
這一回,他採取了半地下的地窨子搭建方法,他自己領著人,沿著石牆內部,挖建長壕,另派了袁進水師營的船工槳手們,去砍伐那些榆樹。
等到長壕挖好,榆樹的樹幹枝葉取回,往石牆上一搭,固定住了,就是一排半地下、半地上並且有屋頂的營房了。
到了夜裡,要是天冷得厲害的話,在半地下的長壕裡面,即便是生了火取暖,也有溝壁和房頂的保護,不至於暴露了營地的位置。
對於張臣的就地取材和因地制宜,楊振非常滿意,這些擁有各種古代生存智慧的部下,是他在這個時代最大的憑藉。
三月上旬的遼東,天氣並沒有大幅度變暖,這幾天來,甚至還有點倒春寒的感覺。
不過揮著鐵鍬,使勁挖建長壕的楊振,很快就揮汗如雨、大汗淋漓了,而他這種與麾下士卒同甘共苦、共同出力的做法,也為他贏得了更多的愛戴。
楊振好歹是世襲的一衛指揮使出身,好歹是朝廷欽命的寧遠副將,距離一鎮總兵官,也不過是一步之遙,現在卻能夠與他們這些人一起挖建長壕,一起揮汗如雨,可不是這個時代的其他將領們能夠做到的啊!
楊振在這邊兒賣力地表演著“身先士卒”戲碼的同時,那邊楊佔鰲和嚴三等人,也趕到了那處低窪地。
楊佔鰲指揮著手下僅剩的三個大頭兵,找了一處最低窪的地方,揮動鐵鍬,沒有挖掘幾下,挖出的砂石下面就開始往外滲水。
然而,讓楊佔鰲等人大失所望又有點糾結慌張的是,這一片窪地裡挖出來的水坑,不是淡水。
或者更準確地說,它有淡水的味道,但卻並不是純粹的淡水。
略微有點渾濁的水體,嚐起來有點苦澀嗆人,但卻又不是完全的海水。
楊佔鰲不願放棄,硬著頭皮喝了一口,又吧嗒吧嗒嘴,然後對嚴三說道:“這裡的水,雖然味道不好,可是喝了下去,好像也沒有怎樣!嚴兄弟!你也嚐嚐?”
嚴三彎腰從泉源處捧起一捧水,喝到嘴裡一口,略微品了品,立刻就吐掉了。
“這是鹽鹼水!給牲口喝,沒有問題!但是弟兄們喝了,怕是要鬧上幾天肚子啊!”
嚴三看了看泉源的周邊,還有整個這一片窪地,見長滿了冬季已乾枯的鹽蒿子,彎腰揪了一把,指著那些鹽蒿子說道:
“楊把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