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章 蝶變(二)(第1/2 頁)
說完賈府,再說終南山。如今那終南山下已一片繁華,一座可以勉強稱為“城”的小鎮已經成型。從前這地方沒有什麼人煙,因地處兩座青山之間形成一個谷地,當地人喚作“青岔口”。許扶搖也懶得改名字,這地方就約定成俗地稱為了“青岔口鎮”。此地正好處於神京和鎮安縣中間,南北交通俱為寬闊硬實的水泥路,往來極其便利。
那“山河大學”便坐落在這青岔口鎮,一所學校佔了全鎮一半的面積,經數年發展,山河大學在數理學院、理化學院、工學院、農林學院的基礎上,又新設了營造學院、機械學院、電力學院、信通學院等幾大學院,規模日益擴大。大學往東五里路,便是許扶搖的終南別苑了。大學和別苑之間整整齊齊規劃了兩縱四橫的水泥馬路,自然形成了一個個街區,一幢幢鋼筋水泥結構的五層小樓林立其間,雖也是飛簷斗拱,雕樑畫壁,但營造形制畢竟與神京各地大不相同。這些街區便是如今的青岔口鎮了。如同鎮安縣依託各種工業作坊得到電力供應一般,青岔口鎮同樣因為山河大學和終南別苑的緣故得以率先通電,一到夜間,小鎮燈火通明,火樹銀花,熱鬧非凡。
這一日正好是九月初一,又到了山河大學招生迎新的日子。只是五年多過去,這山河大學招生方式不再如從前那般簡單粗曠了。招生考試早在當年六月就結束了,皇帝特旨將各省科舉鄉試提前六月,和格致試同月舉辦。每年六月十五到十七日鄉試,二十日到二十二日格致試,方便各郡縣學子考試。如今很多地方的學子們往往是兼修書經和格致之道,泰半學子都是赴省赴縣考科舉再考格致,以增加自己晉身的機會。
科舉還是如從前一樣,有機會做官,但依然是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的態勢,即便高中舉人,也要等候補缺。格致之學卻不同,可從百工之業,從“大學”畢業後就業率高得嚇人,幾乎達到了百分百,無論是工部的企業還是各地雨後春筍般冒出的格致學堂還是各地新辦的工廠,都對專攻格致之道的“大學”畢業生需求巨大,薪資待遇也令人滿意,是以很多寒門子弟甚至不事科舉,專攻格致之學,許扶搖免費放出去許多事關民生的基礎生產工藝,藉機械之力,各地手工作坊都面臨升級換代的機遇和挑戰,是以對懂得機械和新工藝的人才需求旺盛。自“山河大學”之後,一些地方遠見之士和行業泰斗也爭相效仿,致力辦學,其中最有名的是皇帝本人遙領校長的“帝國軍事學院”了,這些年帝國攜槍炮之利威震四鄰,雖然看不上異族的貧瘠土地,但憋屈了數十年的積怨和朝野開疆擴土的迷夢還是讓國土北擴三成有餘。近五年的征戰滅族無算,也讓軍隊尤其是火器部隊野蠻擴張起來,因此懂得新式火器使用和相關戰法的基層軍官成了供不應求的搶手貨,皇帝“靈光一閃”便成立了這“帝國軍事學院”,自己做了校長,但凡學院畢業的軍官皆為天子門生。一時文武震懼,皇室風光無兩。其次是王太醫的“神京醫學研究院”,算是老牌的醫科大學了,尤其是近年來醫學研究院的附屬醫院對平民開放,解決了傷寒、癰瘡、肺癆等諸多“絕症”的治療,開發出了種痘法預防天花,在全國引起轟動,將醫者的聲望和待遇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是以學醫也成為普通人安身立命的良好選擇。
如是,神京城裡的三所“大學”開設得最早,名氣最大,和國子監並稱為“神京四院”,類似後世北大清華一般的存在。其餘還有八九處地方籌資辦學的大學,良莠不齊,不過總算是有了開民智的萌芽。所授算學、格物致知等課程也能貼近生產生活實踐,是以這些學校的學生畢業脫離土地謀一體面生計還是沒問題的。就業就是辦學的生命線,有了就業,各所大學也在健康道路上蓬勃發展。
既然全國都有了各類大學,許扶搖引入後世高考的概念也就在所難免了。各省州府每年集中鄉試和格致試,格致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