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取字(第1/2 頁)
李承平故作輕鬆,哈哈一笑,“不說這個了,這是我奶奶送來的醬菜,好吃的很。”
趙琳點點頭,處事誡多言,多言必有失。
這是趙琳的準則,官場之上言多必失,少說少錯,多說多錯。
告誡徒弟也是如此,點到為止。
有些事情,說幾句點明就行,剩下的讓李承平自己慢慢消化才好,這樣才會記憶深刻。
“送這麼多,種類還不少。”
趙琳隨意開啟幾壇,發現種類不少,醬豆、米豆腐、還有曬乾醃製的蘿蔔條。
李承平是知道的,趙琳每天早上基本上都喝粥,書院灶上炒的小菜早晨吃有點油膩,吃些小鹹菜剛剛好。
要是送些貴重的,趙琳反而不收,可這些醬菜卻讓他喜笑顏開。
“還是你奶奶懂我。”
又倒了一杯水,多次泡過後,這次茶的苦澀味淡了許多。
李承平還是更喜歡這種,容易入口的多,他確實不怎麼懂茶,喝茶其實都很少。
見李承平起身欲告辭離開,趙琳難得喚住了他。
“等會。”趙琳一臉無語,放下醬菜道:“入府學後,可有到處看看,參加什麼詩會文會。”
停住腳,李承平撇嘴道:“不就是一群文人騷客吹牛打屁,沒什麼意思呀!”
一聽這話,趙琳就氣不打一處來,顯然這小子是一次沒去過。
扯著李承平的耳朵,憤憤道:“就是你口中的打屁才是獲取訊息的來源,鄉試可與院試不同,天下大事、朝廷決策都是你等生員關心的物件,閉門造車是不可取的。”
耳朵被扯的生疼,李承平叫喚著讓趙琳趕緊把手鬆開,應承著,“知道了,知道了。”
策論是科考所必須,但會寫和能寫出是兩碼事。
朝廷邸報固然可以瞭解時事,但受限於是官方發聲,顯得十分不真切。
多聽,多看摘取有用資訊,才是李承平該做的。
倒不是李承平有意避開這些文會,有著柳安在,訊息來源保障還是沒問題,但趙琳說的也對。
外出結交朋友,給他多宣傳宣傳也是好事,博個詩才的名聲,多是一件美事。
讀書人之所以在各自家鄉享有尊敬,就是源於此,知道訊息的優先權。
廣闊而又封閉的鄉村地區,只能靠著李承平這種少量的讀書人來傳遞訊息,這就形成了朝廷到士紳再到百姓這麼一個環節。
答應多外出與人相交後,李承平收拾好,便準備出門。
透過窗戶隱約可以看見人影閃動,牛蛋多半是已經回來了。
不知不覺間,師徒二人已經聊了一個多時辰。
“就這麼走啊!”
李承平笑笑,不然呢,總不能臨走時給您磕個頭吧!
掀開薄被,趙琳直起身來,嘆了口氣,道:“雖說加冠要到二十歲,但你已有秀才功名,現下不加冠,單單取字挺合適。”
男子二十加冠是常理,提前進行不是沒有,但很少。
加冠很是複雜,加冠禮要準備極多的東西,如冠、笄,道袍等,而且還要邀請很多賓客觀禮,反正很雜亂。
不過李承平也不是加冠,而是單純的取個字而已。
秀才就可遊學,出外交流再用名就不太合適。
李承平現在取字有一定的個人因素,誰讓他太過“秀”,年僅十六歲便有了秀才功名。
取字是一種文化習俗,會選擇與本人名(大名)的意義相聯絡的詞語。
這種習俗是古人為了表示尊重和禮貌的一種方式。
在正式場合中,一般會稱呼別人的字而不是名。
比如,我叫狗蛋,我的取字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