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試帖詩(第1/2 頁)
陝西文人儒士那是歷來遜色於中原和南北直隸,這乃是眾所周知之事,或許只比西南文風略強。
並不是馬知縣戴有色眼鏡,而是事實如此。
江南士子單論數量就遠超陝西,不只是因為比陝西富裕,才導致江南讀書人更多。
環境也很重要,西北多戰亂,哪有南方安穩。
松江府的一個小縣,參加縣試的學子就多達千人。
興平好歹是個大縣,兩者卻相仿,興平參考學子中,更有不少是濫於引數之輩。
有人抱有僥倖,學識不豐,好似是來考主考官的。
有時看到些離譜的答卷,馬知縣真的很想報警,不對,是找衙役給他們抓起來。
從人數上就可看出問題來,西北不只是人少,教育更是跟不上,這才是根源之所在。
河南、山東及關中幾處是四戰之地,國朝承平不足五十載,勉強緩過來勁,想出什麼人才真的很難。
甭說太平年月都不及江南士子文風,更遑論現在。
所以馬知縣真的不是很看好在場士子,只求今年能有幾個拔尖的,好為他添彩,文教可是刷政績的大頭。
第一場出的題還算穩當,不是太難的題目,他只想著挑些基礎紮實的學子罷了。
李承平可不知道知縣大人的想法,即使明白也是不以為意,文好可破,馬知縣看來是不太瞭解西北漢子骨子裡的堅韌,天才是不拘泥於地界的。
他腦子裡逐漸思索出作答的腹稿,提筆坐直,寫出曾經模擬時作出的答案,不敢直接寫在答卷上,怕出錯,先在草稿紙上謄抄下來。
即使是在草稿紙上,李承平也沒敢胡亂順著心情寫,同樣是排版如故,規規矩矩的,工整的很。
與高考相同,草稿紙是需要上交,有的主考官會好奇作答學子的思路,特意調取草稿紙來檢視,若是草稿紙排版隨意,難以辨別,是很扣分的。
誰知道馬知縣會不會看他們的草稿紙,先入為主的提前預防是一個考生的準則,但凡他想得高分,就得這麼考慮。
李承平好似旁若無人的開始蘸墨作答,草稿紙上規範寫下‘蓋聞道之大原出於天,超乎無極太極之妙’作為開頭,隨後,正色回答經義。
剛進入舍房,李承平多少有些不適應,可一旦擺正了心態,沉下心來寫文章,就有點忘乎所以。
喝了點竹筒中的水,嘴巴半天沒動作,感覺很乾。
休息片刻,李承平便開始繼續看第二題。
第二題仍然是四書文,出的就很考究,是一道不明出處的截搭題。
截搭是指兩個看似不相關的詞語或短語組合在一起,形成一個新的詞語或短語,並以此為題來作答。
這道題是將‘仁者愛人’‘不以規矩’兩個詞語截搭在一起,單個拎出來破題,還算簡單,但結合在一塊,思考的方面就多了。
僅從字面意思上來破題顯然不夠,李承平開始想兩者之間的聯絡。
筆尖在草稿紙上懸停有些久,墨汁都快滴落。
難度瞬間就上來了,不愧是截搭題,破題重點讓人拿不準。
李承平看向對面幾人,第一題好解,他們現在都作沉思狀,大概都被第二題給難住了。
組織好思路,沒有過多等待,李承平隨想隨寫,什麼思緒都往草稿紙上寫,最後總結即可,這是他的破題習慣和方式。
不寫出來,永遠不知問題出在哪裡。
一陣寒風吹來,感受到一絲涼意,李承平才發覺噼裡啪啦的燃炭聲已經消失。
炭盆裡燃燒殆盡的木炭,講述了時間的流逝。
緊了緊衣衫,沒有炭火的加持,有點冷。
好在暖日升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