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書架
首頁 > 歷史軍事 > 震驚:我成為了春秋時代的扛把子 > 第18章 辯論賽

第18章 辯論賽(第1/2 頁)

目錄
最新歷史軍事小說: 帶著AI去穿越穿越原異界尋仙奇門故事匯魂穿三國,成為最強前夫哥?漢末三國:大哥,看這大好河山抗戰之烽火燃血中醫大師扁鵲沈家大小事相父安心養老,和約阿斗去籤漢末浮沉書五胡明月雲堯長歌大唐:靈氣復甦,全民修仙!大唐:九五至尊三國之開局被捆到劉備軍營大明:老朱偷看我日記,繃不住了一條路要走多遠才會是盡頭從特種兵開始融合萬物天幕:海外遍地銀山金樹,速搶驚世駙馬爺,他醫手遮天

“夫子,郢都到了”,郢都之外,三輛馬車緩緩向郢都行駛而來。

馬車很簡陋,就是一匹馬拉著一輛平板車,前車上坐著三個人,駕車的是個中年大漢,後面兩個馬車都坐著五六個人,在馬車後面還有十幾個人慢慢走著。

這一行人正是孔子和他的學生,一共有三十二個人,孔子三千弟子在孔子周遊列國的時候,有很多人都自行離去,還有些則是留在諸國為官。

孔子思考了一個月後,在弟子的勸說下,還是決定到楚國看一下,他想見見楚國新君,孔子心裡還是想找個國家執政,實現自己的治國報負。

孔子一行人雖然多,但並沒有引起門尹和城門守軍的特別注意,畢竟這段時期,有不少士子來到郢都,讓門尹長了不少的見識。

守城之人見來者都是士子打扮,也沒有收取他們都入城費。

“夫子,這郢都乃是楚國的都城,應該人很多啊,但今日我等進城之後反而看到的人卻不是很多,比起衛國朝歌冷清了不少”,說話的是跟孔子同車而坐的學生,顏回。

顏回,字子淵,三十多歲,是孔子最得意的弟子。

“老師,我去打聽一番”,子路也覺得有些不對勁,城內是不是發生了什麼事情。

不一會兒,子路就回來了,臉上還帶著笑意,對孔子道:“老師,今日楚王在王宮前的廣場召開了一場辯論賽,參賽計程車子贏了就可以擔任博士”。

“辯論賽是什麼?”,孔子問道。

“學生不知”,子路不好意思的笑了笑,他只是探查到楚人變少的原因,就馬上回來告知夫子,至於什麼是辯論賽他沒有細問。

“夫子,我們直接去廣場嗎?”,顏回問道。

“去看看也好”,孔子也是一臉好奇。

王宮前是一片很大的空地,土地都被夯實過,所以非常平整且厚重,這場地是楚軍出征前楚王用來檢閱的。

今日這場地中間被搭建了一個高兩米的木臺,木臺中間立著一個成人高的類似號角的物品。

據說是楚王熊章特意讓人制作的,叫做擴音器,只要嘴巴對著那擴音器說話,聲音都會傳得很遠。

今日此地舉辦辯論賽,郢都一時間居然萬人空巷,將這場地圍得水洩不通。

古人也愛熱鬧啊。

熊章站在王宮高牆之上,心裡感嘆。

“命衛軍維持秩序,喧譁吵鬧者一律趕走”,熊章對身旁的宋武說道。

人多雖然熱鬧,但也容易發生踩踏事故。

在場地最裡面圍坐的都是入郢計程車子,當然其中大部分還是楚國各地趕來計程車子,這些人自然不是為了成為博士,反而都是為了成為清華學宮的學子。

熊章與朝中公卿都在宮牆之上坐著,場中情況看得一清二楚。

辯論賽雖沒有人主持,但場中卻十分有序。

“就由在下拋磚引玉吧”,場中響起一道有力的聲音,隨後就看到一個人走上那高臺。

“在下鄭國彌生,我以為天道遠,人道邇,非所及也”,這個叫做彌生計程車子的聲音透過擴音器傳到了眾人的耳朵裡。

“在下認為天的執行法則和人的行事法則互不相干,借用天象預言人事災禍,是不合理的”,彌生在高臺之上侃侃而談。

“王上,此乃鄭國子產的思想”,令尹子西在一旁向熊章解釋。

熊章只知道鄭國子產推崇寬猛相濟,推行井田制,主張上下有序。

卻不知道子產在哲學上還有論述。

受限於交通和文字載體,很多資訊都只能小範圍傳播,所以很多思想家的哲學思想都只能透過弟子傳承和傳播。

子產在哲學上不僅提出“天道遠,人道邇,非

目錄
沖喜嫁給廢世子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