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韓非之死(第2/6 頁)
不便,下不能盡其民力。彼固亡國之形也,而不憂民萌,悉其士民軍於長平之下,以爭韓上黨。大王以詔破之,拔武安。
“當是時也,趙氏上下不相親也,貴賤不相信也。然則邯鄲不守。拔邯鄲,管山東河間,引軍而去,西攻修武,逾華,絳代、上黨。
“代四十六縣,上黨七十縣,不用一領甲,不苦一士民,此皆秦有也。以代、上黨不戰而畢為秦矣,東陽、河外不戰而畢反為齊矣,中山、呼沲以北不戰而畢為燕矣。”
“然則是趙舉,趙舉則韓亡,韓亡則荊、魏不能獨立,荊、魏不能獨立,則是一舉而壞韓、蠹魏、拔荊,東以弱齊、燕,決白馬之口以沃魏氏,是一舉而三晉亡,從者敗也。大王垂拱以須之,天下編隨而服矣,霸王之名可成。
“愛卿覺得有道理嗎?”嬴政問李斯。
“大王,”李斯回答嬴政,“臣以為,長平之戰發生在幾十年前,這些年,六國的實力此消彼長,彼時的局勢與現在已經有了非常大的不同,不應該用過去的故事,來考察當今的政治得失。”
“難道,愛卿覺得,過去不重要嗎?”長平之戰以及其後續的故事對嬴政的人生有很大的影響,他因此有些不悅。
“回大王,”李斯說,“過去當然重要,但是往者不可諫,人應當活在當下,為將來而努力。”
“繼續念,”嬴政沒有接話,他吩咐小內侍。
“而謀臣不為,引軍而退,復與趙氏為和。夫以大王之明,秦兵之強,棄霸王之業,地曾不可得,乃取欺於亡國。是謀臣之拙也。且夫趙當亡而不亡,秦當霸而不霸,天下固以量秦之謀臣一矣。
“乃復悉士卒以攻邯鄲,不能拔也,棄甲兵弩,戰竦而卻,天下固已量秦力矣。軍乃引而復,並於孚下,大王又並軍而至,與戰不能克之也,又不能反,軍罷而去,天下固量秦力三矣。
“內者量吾謀臣,外者極吾兵力。由是觀之,臣以為天下之從,幾不能矣。內者,吾甲兵頓,士民病,蓄積索,田疇荒,囷倉虛;外者,天下皆比意甚固。願大王有以慮之也。”
“愛卿覺得如何?”嬴政問李斯。
“大王,”李斯回答,“此是韓國君臣所喜愛的權術之法,君主適當的使用權術可以使得臣子更加忠心,但是過度的使用卻會使得人人自危,沒人再願意一心為國家找想,請大王三思。”
“朕知道了,”嬴政說,“繼續念,”他吩咐小內侍。
“且臣聞之曰:戰戰慄慄,日慎一日,苟慎其道,天下可有。何以知其然也?
“昔者紂為天子,將率天下甲兵百萬,左飲於淇溪,右飲於洹溪,淇水竭而洹水不流,以與周武王為難。武王將素甲三千,戰一日,而破紂之國,禽其身,據其地而有其民,天下莫傷。
“知伯率三國之眾以攻趙襄主於晉陽,決水而灌之三月,城且拔矣,襄主鑽龜筮佔兆,以視利害,何國可降。乃使其臣張孟談。於是乃潛行而出,反知伯之約,得兩國之眾,以攻知伯,禽其身,以復襄主之初。
“今秦地折長補短,方數千裡,名師數十百萬。秦國之號令賞罰,地形利害,天下莫如也。此與天下,可兼而有也。
“臣昧死願望見大王,言所以破天下之從,舉趙,亡韓,臣荊、魏,親齊、燕,以成霸王之名,朝四鄰諸侯之道。
“大王誠聽其說,一舉而天下之從不破,趙不舉,韓不亡,荊、魏不臣,齊、燕不北,霸王之名不成,四鄰諸侯不朝,大王斬臣以徇國,以為王謀不忠者也。”
“大王,”李斯坐不住了,他站起來走到中央下跪。
“唸完了嗎?”嬴政問小內侍。
“是,大王,就這些了。”小內侍雙手將書簡奉上。
“你又怎麼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