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潮起潮落(第3/7 頁)
唐王死後,他和丁魁楚等南明諸臣,在肇慶擁立桂王朱由榔為永曆皇帝。他是吏、兵兩部尚書,又是文淵閣大學士,在桂王政府是個舉足輕重的功臣。聽說他做了大量艱苦卓絕的工作,使南明這個最後的政權出現了抗清鬥爭的大好局面。他生性耿直,不會捲入黨派之爭的。我一直期望他們能乘勝追擊,揮師北伐,怎麼不到半年,他們就兵敗被捕了呢?”
張勇說:“兩位少爺有所不知,永曆帝朱由榔是個懦弱無能,優豫寡斷的人,而且貪生怕死,聞警即逃。桂王政府成立初期,清軍分三路向西南大舉進攻,企圖一舉殲滅桂王的抗清勢力。桂王東竄西奔,顛沛流離,輾轉奔逃於兩廣之間。在這緊急時期,是瞿式耜將軍聯合了駐守湖南的何騰蛟將軍,以及李自成的殘部李過、高必正、郝搖旗的軍隊,抗擊清軍。郝搖旗部護衛桂王居柳州,並出擊桂林清軍。瞿式耜、何騰蛟和郝搖旗、李過的軍隊連續大敗清軍,收復了嶽州、全州、衡陽和長沙。桂王朱由榔稱帝后更加昏庸腐朽,寵信宦官,貪圖享樂,偏安湘桂。少爺叫卞文雄上疏的《乘勝追擊,大舉反攻》,還有瞿式耜等大臣也上疏,要求利用這種有利的抗清態勢,乘勝追擊,揮師北伐,大舉反攻。永曆帝是個胸無大志的昏君,忠臣們的上疏他都置之不理,束之高閣,沒有采納。”
羅成問:“桂王政府內部的那些‘吳黨’和‘楚黨’又是怎麼回事?”張勇說:“永曆帝小朝廷內宦官專權,分黨分派,爭權奪利,吳黨是由皇太后和永曆帝心腹親信組成,以權臣吳貞毓為首;楚黨以降將組成,以李成棟為首。吳黨和楚黨的黨爭異常激烈,已經達到你死我活的地步。地方上則是山頭林立,軍閥割據,相互攻訐,你爭我奪。那些吳黨和楚黨的權臣都想勾結地方武裝來控制桂王政府。”
天賜問:“瞿式耜是擁立桂王的功臣,他難道也不能諫阻這種黨派之爭?”張勇說:“瞿式耜將軍為人正派,不會討永曆帝的歡心,也得不到重用。據說楚黨在朝廷內還起點促進作用,對地方百姓的態度也勝吳黨一籌。而吳黨都是永曆皇帝和皇太后的死黨,吳黨重臣吳貞毓、郭之奇、萬翱、張孝起、李用楫等倚仗有皇太后和永曆帝的偏袒,瘋狂排擠和迫害瞿式耜、金堡、張同敞、劉湘客等抗清將領,欲置之死地而後快。”
天賜問:“面對吳黨這種親者痛仇者快,倒行逆施的行徑,難道朝廷內沒有一個忠臣站出來勸諫?”張勇說:“有一位名叫王夫之的大臣,挺身而出,在朝廷上‘死諫’。他痛斥吳黨、楚黨面對即將崩潰的抗清大好態勢,還在幹著親者痛仇者快的蠢事,像金堡、瞿式耜、何騰蛟這樣的抗清‘飛將’、名將不為朝廷重用,還受到排擠、誣害,整天吵吵鬧鬧,哪裡還談得上北伐?大江南北,白骨遍野,中原百姓,盼望王師北上,消滅滿清八旗,現在這一切都成了泡影!為此,王夫之遭吳黨排斥,被批准休假,實際上是免去官職,受讒遭逐。”
天賜說:“我聽說王夫之是湖南衡陽人,是明朝崇禎年間的舉人。清軍南下,他在衡山起兵抗清,後來敗退到肇慶,參加了桂王朱由榔的抗清隊伍,受到瞿式耜的舉薦,在桂王政府任職。他博通經史,著作極豐,在南明學者中頗有聲譽。”
張勇說:“瞿式耜將軍非常器重王夫之,舉薦他當了桂王政府的行人。他憂國憂民,一心一意的為永曆帝效力,積極投身抗清復明戰鬥,渴望桂王軍隊,揮師北伐,光復中原。可恨的是大敵當前,吳黨卻爭權奪利,阻撓、迫害有志北征的抗清將領。他不顧個人安危進退,挺身而出,仗義死諫,遂遭免職貶逐。他悲憤地離開了梧州,取道桂林,如今流轉湘西,棲息於巖洞之中。”
天賜讚歎道:“王夫之就像當年楚國的屈原一樣,一心事主,卻壯志難酬。他的文章氣節,與顧炎武、黃宗羲一樣,令人敬佩。王夫之受讒遭逐,何騰蛟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