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書架
首頁 > 歷史軍事 > 隆慶中興 > 第262章 別有隱憂在心頭(四)

第262章 別有隱憂在心頭(四)(第1/2 頁)

目錄
最新歷史軍事小說: 隱居山林的我竟成了帝師漢末亂雲飛開局十選三,召喚十神將稱霸異世大唐:吾父趙王李元霸大明:開局我跟朱元璋談人丁稅皇宮樂府琴手與歌女大明:躺贏公主,皇后求我做駙馬穿越大明:啟用木匠皇帝系統武瞾之謎:一代女皇的成長之路帶著美女闖三國帶著AI去穿越穿越原異界尋仙奇門故事匯魂穿三國,成為最強前夫哥?漢末三國:大哥,看這大好河山抗戰之烽火燃血中醫大師扁鵲沈家大小事相父安心養老,和約阿斗去籤漢末浮沉書

方鈍的話,其實大家都知道,蘇松等處積欠的賦稅,要是真能追比,別說全部,就是一部分,也足夠軍需了,但是追比蘇松等地的賦稅,從大明開國時候就在做了,歷代皇帝,不知道派出了多少能臣幹吏,前往蘇松,但是真的能追比賦稅回來的,少之又少。

國朝至今,僅有兩次蘇州成功的追比了積欠。

洪武十九年,蘇州府遭逢天災,農業歉收,逋賦危機較往年更為嚴重,然而來自上峰的催徵壓力卻絲毫未減。知府王觀遂另闢蹊徑,採取懷柔手法,力促富戶輸糧代償。

永樂年間的知府湯宗也是差不多的情況。但是能否複製他們兩位的事情呢?恐怕不行。

這樣的權宜之法雖然效果明顯,但在實際中卻難以為繼。首先,知府們既為朝廷命官,當以法令行事方能服眾立威。雖然諭富濟貧具有廣泛的社會認同基礎,但在法律上卻無法找到合理性依據,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行難久。

其次,自願或者受迫的富戶並不具有無限的代輸空間。他們與知府之間已知僅有的兩次合作均發生在天災頻頓之時,此時若任由佃民因賦無出而棄地流離,致使田無耕者,地無佃人,勢必將影響到富戶的切身利益。在這樣的情況下,富戶應諭代輸從長遠來看是符合其根本利益的。但逋賦問題連年皆有,不特天災之時, 也不獨蘇州一府之事,富戶代輸的能力和意願都是極其有限的,知府們顯然無法屢興此例。

所以徐階說道:“方司農,蘇松積欠,豈是短時能解決的問題,眼下備倭事大,官軍嗷嗷待哺,不趕緊協濟軍餉,何以御倭?”

徐階的潛臺詞也很明確,蘇松的積欠賦稅確實很多,可是你方鈍能把錢收上來嗎?顯然不行的,人家憑本事欠的,憑什麼給你啊。

在這種情況下,現在前方急需軍餉,當然只能協濟攤派了。

方鈍還是不同意,他說道:“東南本來富庶,現今東南都無力承擔的,他處何以承擔?”

嚴嵩作為首輔,當然要出面調停此事了,嚴嵩當然知道蘇松等處的積欠,但是那是累朝以來積累的東西,不是一朝一夕能夠改變的 ,眼下東南軍興,急需軍餉,這是立馬要解決的問題。

協濟已經是必然的事情,只是協濟多少的問題,嚴嵩說道:“不如照中樞之例,三七分例為宜,諸位以為如何?”

嚴嵩所說的三七分例,是中央層面的財政協濟的原則。是指擁有財政自主權的戶部、兵部、工部各自承擔某一大規 模支出的三成或七成,根據不同情況,主要有戶七兵三、戶三工七、戶七工三幾種分配方案。

嚴嵩的意思就是效法這一例子,在其他各省協濟東南軍餉的問題上,一樣使用這個原則,嚴嵩說道:“東南畢竟富庶,況且倭寇猖獗,對東南危害最大,東南承擔七成,其餘三成由各省協濟可也,諸位以為如何?”

其實方鈍也知道協濟已經是不可避免的事情,畢竟嘉靖都已經點頭的事情,他一個戶部尚書,又怎麼能變更此事呢?但是他肯定要爭取東南自己承擔大部分軍費,其他各省分攤小部分,這樣對於自己家鄉的影響最小。

徐階說道:“三七分例,未為不可,然其他地方拖欠協濟,如之奈何?”

這話激怒了方鈍,他說道:“協濟本就是以己所受害,分害於人,徐閣老還未協濟,就想著怎麼追比積欠了。有這等遠見,為何不去追比蘇松的積欠?”

方鈍的話把徐階說的臉紅,但是還就無法反駁,蘇松積欠,確實是全國最多,這點舉朝皆知,徐階也沒辦法反駁。

但是協濟積欠也確實是常有的事情,有時候財政寬裕部門亦陷入財政危機,受協部門依舊源源不斷地從承協部門攫取各項資源,承協方只得拖欠協濟事項,優先本部門的財政支出。

目錄
婚後肆愛亂世書釣系美人在六零的養弟日常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