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遼東展望(上)(第1/2 頁)
已至臘月深處,京城的喧鬧漸行漸遠,持續半年的動盪逐漸淡出人們的視線,無論是京師士兵的叛亂、奉天門前的危機,還是令朝廷內外人心惶惶的“叛國案”,都從百姓的日常話題中悄然消失。
此刻,即便是最“勤勉”的官員也難以抵擋年終的浮躁,他們提早離崗,穿梭於街頭巷尾,購置家用物品。那些素日裡“清閒”的部門官員更是躍躍欲試,為來年的仕途奔波。然而,近期京城的變故讓官員們多了幾分“勤力”,雖然心神不寧,卻每日按時值守,不敢如以往那般放縱,生怕被人抓住把柄。
官員們私下裡抱怨連連,但市井百姓卻難掩內心的歡喜。畢竟今年遼東並未如常敗退,反而贏得了“寧錦大捷”這樣的輝煌勝利,遼民不再流離失所。登基不滿半年的天子,雖未能像戲劇中的“英明君主”那樣每日上朝,卻也不似先帝般無視朝政。他透過一系列舉措,收回了一些軍事權力,平息了朝廷的微妙局面。
這一切彷彿是說書人口中的“復興之君”的故事。京城呈現出一片安寧,人們期待新的一年,朝廷能在遼東取得更多勝利,西南的戰事也能圓滿解決。
......
......
朝廷的喧鬧持續數月後也漸趨平靜。“叛國案”之後,恢復東林黨領袖韓鑛職位的聲音在朝中悄然消退;那些雄心勃勃,意圖一舉掃除“閹黨”的御史言官也偃旗息鼓,沉默不語。反而是散居各地的宗室藩王變得“活躍”,許多藩王一改往年的冷漠,主動向皇宮呈遞奏摺,向天子問候。
駐守河南開封的周王更是連續上奏兩次,請求進京面見天子,聆聽聖訓。儘管未獲天子應允,開封府的周王以“國事艱難”為由,主動捐出十萬兩白銀給朝廷,此舉令眾人驚訝不已。
所有人都明白,這些向來肆無忌憚的宗室藩王之所以如此“馴服”,全因年前的聖旨,允許庶人朱鼎渭自由行動。儘管各地宗室“情緒激動”,紫禁城中的天子並未理睬。他此刻的關注點並不在這群富可敵國的“親戚”身上。
乾清宮的暖閣內,滿屋紅袍官員,六部九卿齊聚,靜待案後天子的指示。這段時間的一連串“變故”極大地提升了朱由檢的威信,即便心中焦急,眾人也不敢表露半分,只是規矩地坐在各自的座位上。
片刻後,天子的面容依舊平靜如水,他翻閱完最後一篇奏摺,輕輕擱置一旁,瞥見面前略顯緊張的官員們,嘴角勾起一絲微笑:“各位愛卿,讓你們久等了。”
隨著輕柔的步聲,暖閣的赤紅大門徐徐開啟,幾個小太監魚貫而入,將熱氣騰騰的參茶置於官員們的面前,眾人連忙起身,口中連連謙遜。
心情愉悅的朱由檢微抬手示意,待眾人落座後,才笑容滿面地問道:“朕聽說,遼東的局勢頗有進展?”
崇禎朝第一次大朝會後,“早朝”便改為每月初一舉行,日常政務由內閣和天子處理,若有緊急事務,官員可直接入宮面聖。起初,有些言官私下批評天子過於倚重武人,疏於朝政,然而在天子命令秦良玉率軍進京,全面掌控京營後,這些議論便銷聲匿跡。
提到邊疆軍事,兵部尚書王在晉不敢怠慢,迅速整理了一下衣衫,起身行禮:“稟陛下,遼東巡撫畢自肅上報,遼鎮士兵領取歷年欠款後,感激涕零,高呼萬歲不止,渴望立刻馳騁疆場收復遼東...”
儘管明白王在晉的描述可能有些誇大,但暖閣中的眾人並未出言質疑,都微笑著點頭表示贊同。多年了,朝廷總算取得了一場像樣的勝利,不久前還在宣府鎮俘虜了“大金駙馬”李永芳,狠狠地出了口心頭之恨。
聽到這裡,朱由檢的笑容更加燦爛,視線自然而然地從王在晉身上移開,轉向戶部尚書。戶部尚書畢自嚴似乎察覺到天子的心思,立即起身:“稟陛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