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三章 消失的月中騫(第1/2 頁)
別達身臨其境,講的也是聲情並茂,太子聽完,無比震驚。
這離奇的真相,也太意外了!
按照之前父皇釋出的“月中騫”事件公開版本——兩年來,朝野均認為是天理軍奇襲張承將軍府,張承、杜睿為保奇藥不落入賊人手中而與賊同死,英勇殉國。杜睿還因此被追諡為忠烈侯。
今日才知,杜睿護藥殉國不假,但張承竟是謀反,害死杜衝之父杜睿的,並不是天理軍,而是張讓之父張承!
這事兒,壓根兒就和天理軍沒關係!
真正的反賊張承不但沒有遭到討伐,反而讓天理軍背了鍋,成了受害者,父皇若是知道真相,不得活活氣死?
“那藥呢,‘月中騫’呢,你可見過?”太子急切的問。
“見過。”別達繼續講到。
杜睿一行求藥,原本以為那“月中騫”是奇草珍木,能帶回種子或者幼枝養植。
可到了沙陀部才知道,這“月中騫”並非草木,也不是飛禽走獸,據沙陀部首領稱,這藥乃是崑崙仙道所賜,匯聚日月精華之物,用之則少,不可生長。
又說,這藥遇風而化,遇鐵而蝕,使用時士兵須使藥融於酒中,再點燃黃紙道符化入,一同飲下,便可不懼疼痛,勇猛無敵。
太子明白,別達講的,並不是修仙小說,所謂“崑崙仙道”所賜,只不過是沙陀部故弄玄虛自抬身價的手段,既然不可生長,要麼如太歲之類,生長緩慢,要麼如丹砂赭石,是某種珍貴難得的巖礦玉石。
杜睿當時也懷疑是沙陀部不肯交出配方,但也無奈,千兩黃金加上十車綢緞金帛也只換得少量,合香油一起存於陶罐之中,如能帶回,也算不辱梁王君命。
別達說道:“裝了香油和月中騫的陶罐,由杜侍郎隨身攜帶,人都死了,那奇藥怕是也燒化了吧,小民趁夜逃走,只求保命,沒能去找奇藥,也不知道藥還在不在,去了哪裡。”
這個說法,太子並未質疑,“月中騫”對於擁兵者來說,是勝兵奇藥,但對於別達這樣的角色來說,就算冒死去拿了,也沒什麼用處,不但換不來什麼錢財,說不定還會引來殺身之禍。
只是奇怪的是,之前為什麼從未聽說過這個版本的說辭?
太子疑惑地問道:“那你回來為何不報官?”
“報過,我回來便去過杜侍郎府上,可人人都以為我是瘋子,如此大事,我一個販夫走卒又怎會知道?不僅不相信我,還取笑我。”說到取笑,別達似乎還有些生氣,“加上我只是個臨時應徵的行走雜役,杜侍郎府上無人認得我,又沒有禮部的牙牌證明,沒人在意我說的。”
既然別人不信,別達一個平民,自然也沒必要為了國家大事再去四處奔走,生氣不管,看上去也是情理之中的事兒。
聽別達講完退下,太子心中的波瀾四起。
原以為是天理軍奪藥謀反,現在變成了河西節度使蓄意謀反。
怪不得天下皆傳“張讓必反”,父皇也多次說過“張讓必反”,原來,這並不是空穴來風,這河西節度使的反心,是祖傳的!
黃紙道符、強軍奇藥。
此刻,所有這一切串聯起來,太子在腦海中有了一個大膽的猜測。
以此推理,張承死後,其子張讓世襲節度使之位,仍存反心,或想為父報仇,忌憚於朝廷的兵力,尤其是衙府司軍和急龍軍,一直不敢有所作為。
而杜睿所求奇藥,因儲存在罐中,僥倖並未燒燬,落入張讓手中。
張讓自知,憑這點藥物裝備軍隊,遠遠不夠,聽聞玄醫局事後,認定玄醫局必有強健士兵的奇術,因此差人半夜來盜,為提高所遣盜賊的能力,讓其先服杜睿求得的奇藥月中騫,因此,前日的賊人腹中,才留有一片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