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71 章 番外三(第1/1 頁)
有後來者,總結大秦歷史,概略道——
[始皇帝兼併六國,一統天下。
爾後同年仙使降臨,開啟七年營建仙秦的時代。
改建咸陽,修築八方馳道,築起萬里長城,溝通南方水陸交通。
其間又賜高產仙糧,授利民神器,教利國神通,薦文武大才。
七年,仙使邈功德圓滿,化星辰而去。設豐收節,天下官民祭之念之。]
[往後二十餘年,始皇帝勵精圖治,消化皇天仙人厚賜。
文使科舉取士普行全疆,遠施半島交趾二郡,天下志士皆展抱負。武令將帥軍神輩出,八方萬國盡服。
以法治國,秦律通行。秦學昌盛,百家興旺。
農耕豐收,紡織發達,天下黔首衣食俱全。能工巧匠輩出,器物常新,增效便民。東西商貿,南北市易,互通有無,更兼挾制四夷。
由此創始皇三十年盛世。]
[二世皇帝,明君相繼。
託付信任於韓信、項籍二帥,又有將星數顆相輔,所向披靡。使西域城郭諸國盡服,建制西域西郡,蔥嶺以東盡屬秦域。
北出長城,草原諸部皆服,飲馬北海1畔。
東南出海,建東倭、琉球、瓊州及南洋海上四郡,樓船穿梭航行於‘生命線海峽’2
大秦疆土達到最遼闊的時候。]
[二世中後期,清查吏治,軍政清明。士農工商,各司其職。安居樂業,天下晏然。
至此再延續盛世四十年。]
[爾後三世至五世,皆無功無過,是為守成之君。保大秦開國盛世至百二十年。]
[大秦得百廿年盛世後,自六世開始,至十五世,帝王皆短壽,少有過不惑之年者。
雖皇帝有為,然壽數有缺,致使皇權過渡頻繁。長此以往,便生出主少臣疑之禍。
權奸弄權敗國,傳承三百餘年的大秦現日薄西山之景。]
[又自十六世至十八世,三代皇帝之間,大秦已失長城之北,退居邊牆之內。
南洋之地孤懸海上,雖仍稱臣,然不再輸役納賦。
西域亦自成一體,扼住東西商貿往來要道,以挾長絨棉以制中原。
交趾二郡半島、滇地、甌越等南地,亦有門閥盤踞,割據一方。]
王朝末年亂象,至此已成。
[幸得十九世為雄主,中興大秦。
幼年登基,少年收權,及冠親政。青年時勵精圖治,革新科舉積弊,整治土地兼併,使中原大地重歸掌握。
中年開始收服失地,震懾西域,羈縻草原,出征南地,航行南洋,終至恢復鼎盛時期的疆土。]
然八方盡歸、四夷臣服之態,終難再現始皇及二世時。
[難得肖似先祖,晚年亦不曾昏庸,效仿始皇帝,禪位太子,皇權得以平穩過渡。]
[此後又是三百餘載,至三十六世而亡。]
[時值三代昏聵之君,奸臣當道,又逢旱澇、冷凍、蝗災、地震等災害,天災人禍之下,各地黔首終是揭竿而起。
時年隴西郡一少年,生為侯爵後裔,在百路義軍中逐漸獨領風騷。]
似一隻威震四方的鳳凰,向朝陽斂翅而息,晨遊紫霧,夕飲玄霜。憑藉凜冽的風盤旋而起,到達高空之通途而遠飛。3
秉持‘濟世安民者得天下’的預言,青年時終於定鼎天下,中原大地再得安穩。
[自先祖秦非立國,至始皇帝為王,五百載王侯之國。
再至三十六世而亡,八百載皇帝之國,便是千三百年秦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