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部分(第1/4 頁)
如入行論雲:‘苦從不善生,如何定脫此?我晝夜恆時,理應思惟此。’又云:‘能仁說勝解,一切善品本,又此之根本,恆修異熟果。’謂既了知黑白業果,非唯了知即便止住,應數修習,以此是為極不現事,極難獲得決定解故。此復如三摩地王經雲:‘設月星處皆墮落,具山聚落地壞散,虛空界不變餘相,然尊不說非諦語。’於如來語應修深忍,若未於此獲得真實決定信解,任於何法,悉不能得勝者所愛決定信解。如有一類說於空性,已獲決定,然於業果無決定信、不慎重者,是乃顛倒了解空性。解空性者,謂即見為緣起之義,是於業果發生定解為助伴故。即彼經雲:‘一切諸法如水月,等於幻泡陽焰電,雖諸死已往他世,有情意生不可得。然作諸業終不失,如其黑白成熟果,如此理趣門賢妙,微細難見佛行境。’是故應於緣起二業及諸因果發生定解,一切晝夜觀察三門,斷截惡趣。
若不先善因果差別,縱少知法,然將三門放逸轉者,唯是開啟諸惡趣門。海問經雲:‘龍王!諸菩薩由一種法能斷生諸險惡惡趣、顛倒墮落。一法雲何?謂於諸善法觀察思擇,作如是念:我今若何度諸晝夜?’若能如是觀相續者,諸先覺雲:‘此因果時,校對正法,全不符順,於此乃是我等錯誤,全無解脫。校對業果,是觀順否,若以法校自相續時,全無符順,而能至心了知如是,是為智者。’集法句雲:‘若愚自知愚,是名為智者’。若校法時,與法乖反,猶如負屍,自妄希為法者、智者、淨者極頂,是為下愚。集法句雲:‘若愚思為智,說彼為愚痴’故其極下,亦莫思為於法已解。又《博朵瓦》則引此本生論文觀察相續,如雲:‘虛空與地中隔遠,大海彼此岸亦遠,東西二山中尤遠,凡與正法遠於彼。’此說我等凡庸與法,二者中間,如彼諸喻,極相隔遠。此頌是《月菩薩》從持善說婆羅門前,供千兩金,所受之法。《朵隴巴》亦云:‘若有觀慧而正觀察,如於險坡放擲線團,與法漸遠’。
如是思已,遮止惡行之理者,如諦者品雲:‘大王汝莫為殺生,一切眾生極愛命,由是欲護長壽命,音中永莫思殺生。’謂十不善及如前說;諸餘罪惡發起意樂,亦莫現行。應修應習,應多修習靜息之心。若未如是遮止惡行,雖非所欲,然須受苦,任赴何處,不能脫故。是故現前似少安樂,然果熟時,雖非所欲,淚流覆面,而須忍受,如是之業是非應作;若受果時,能感受用無罪喜樂,如是之業是所應行。集法句雲:‘
若汝怖畏苦,汝不愛樂苦,
於現或不現,莫作諸惡業。
設已作惡業,或當作亦然,
汝雖急起逃,然不能脫苦;
任其居何處,無業不能至,
非空非海內,亦非入山中。’
又云:‘
諸少慧愚稚,於自如怨敵,現行諸惡業,能感辛楚果。
任何能逼惱,淚覆面泣哭,別別受異熟,莫作此業善。
作何無逼惱,歡喜意欣悅,別別受異熟,作此業善哉。
自欲安樂故,掉舉作惡業,此惡業異熟,當哭泣領受。’
又云:‘
惡業雖現前,非定如刀割,然眾生惡業,於他世現起。
由其諸惡業,各受辛異熟,是故諸眾生,於他世了知。
如從鐵起鏽,鏽起食其鐵,如是未觀作,自業感惡趣。’
《康隴巴》謂《樸窮瓦》雲:‘善知識說唯有業果,是極緊要,現今講說聽聞修習,皆非貴重,我念唯此極難修持。’《樸窮瓦》亦云:‘實爾!’又《敦巴》雲:‘《覺啊瓦》心莫寬大,此緣起微細。’《樸窮瓦》雲:‘我至老時,依附賢愚。’《霞惹瓦》雲:‘隨有何過,佛不報怨;是方所惡,宅舍所感;皆說是由作如此業,於此中生’。
癸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