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部分(第1/4 頁)
正在危疑絕望之際,有位醫官發現蔣介石似在唸念有詞。他讓翁副官趕緊聽聽說什麼。
翁副官立刻湊近蔣介石的嘴巴邊,細細聽著他猶如囈語的每一個字:
“反攻大陸……解救同胞……。反攻大陸……救中國……反攻大陸……救……中國……反攻……”
三四天後,餘南庚趕回臺北,蔣介石雖然沒有馬上就甦醒過來,但卻有了相當程度的起色,使得宋美齡和眾醫官對他信心倍增。
8月5日,蔣介石被送到“榮總”的專用六號病房。
蔣介石真有些“長眠不醒”的意味。他一直昏迷了半年,身 上至少插三根管子,一切藥物和營養品都透過管子輸人。但情況 卻也穩定。直到1973年元月間,蔣介石終於從沉睡般的昏迷中甦醒過來,也不能不算個奇蹟。這使得士林官邸興奮異常。
蔣介石雖說醒來,畢竟是個病夫,只能躺在床上或是攙扶到輪椅上坐著。為了消除外界的傳說,蔣還要掙扎著在公開場合露面。但明眼人一看便知他的病情嚴重,因為他的雙眼眼眶嚴重下陷,而且臉龐消瘦,這不是正常人的臉色。
蔣介石的最後一次純政治性曝光,是在1975年初。美國大使馬康衛即將離職回國,在一二年前就幾次提出要見見蔣介石。為難之際,宋美齡和眾心腹商量的結果,還是見一見,也可以免去外界的臆測。但怕蔣介石一時興奮或衝動,引起致命的刺激。
全部過程都做了精心佈置。
那天下午,馬康衛準時前來,蔣介石早在其到達之前,端坐在官邸的客廳等候,醫療小組隱藏在後側嚴陣以待。蔣介石的表情有一點僵化,臉上表情也不自然。說話有些結巴或含混不清。好在要經過宋美齡的“翻譯”,適時地掩飾了蔣介石的口齒不清和詞不達意。
一場接見下來,後邊人都忙得四腳朝天,醫療組的負責人膽都嚇破了。
1975年4月5日那天,臺北的天氣特別悶熱,空氣中能嗅出一種山雨欲來的氣息。晚上8點55分,已經服藥睡下的蔣介石,心電圖上突然變成一條白色直線。醫生緊急搶救,包括實施電擊,可是連續打了幾下,蔣介石的心臟一點反應都沒有。於是立刻向宋美齡和蔣經國報告這個最新訊息。
這也是最後的訊息——等蔣經國從七海官邸火速趕來時,蔣介石早已歸西,沒有給蔣經國留下任何遺言。
蔣介石死了,他的時代結束了。臺灣正式進入“蔣經國時代”。
一年多之後,1976年9月9日0時10分,毛澤東與世長辭。
他們隔海相望的大陸與臺島,依然屬於兩個世界。他們的後人正為相互的接近做著種種嘗試。相信:無論多深的海域都隔不斷中華民族的血脈相通,兩岸握手終有時。
後記
1。《歷史漩渦中的蔣介石與周恩來》寫作時,並無寫後兩部書的打算。此書出版後,不但在海外出版,還發現了好兒個國內的盜版本。筆者也收到一些讀者來信。有一“書中人”曾在書上批註了130多處,對全書作了肯定。由此激發了我再完成其餘兩部書的慾望。費時四年,另兩部有關毛澤東、周恩來、蔣介石的書得以完成。
尼克松生前有言:“在過去的半個世紀裡,中國的歷史在很大程度上是毛澤東、周恩來和蔣介石這三個人的歷史。”所以,這三部書是中國現當代史的一個縮影,當代有影響的人物及重大事件在書中都有記述。
《歷史漩渦中的蔣介石與周恩來》 著重寫了新中國成立前周恩來與蔣介石的合作與鬥爭;《共和國風雲中的毛澤東與周恩來》和《兩岸驚濤中的毛澤東與蔣介石》 則寫了建國後毛澤東與周恩來、毛澤東與蔣介石的關係,前者重在國事,後者多為外事和戰事;當然三部書也是“你中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