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部分(第3/4 頁)
不同的建築特色,比如潘墩的青磚黑瓦飛簷式的鬥角建築,董家灣的夯土白牆黑瓦建築樣式,但像史家莊這麼大器、這麼別緻、這麼有歷史厚重感的建築,這一帶還真是鳳毛麟角,這是跟當地出的人才是有關係的。畢竟史家莊在這一帶是大戶大姓,好像是哪個朝代出了大官的,就從那遺留下來的帶孔的石板和石墩就能看出來。
就說說前面老蔡結婚迎親時提到的那村口的水塘吧,不是每天清晨有很多媳婦姑娘在那水塘邊洗衣服麼,那水塘邊沿伸出去的那一排石板,其實一開始他不是用來洗衣服的,因為那每塊石板的前面有一個大圓孔,蔡書舟一直很奇怪,為什麼會有這麼統一的石板呢,後來聽那些老星說,那些石板是過去那些官員用來拴馬的馬樁,看來能有這麼多馬樁,那官肯定是不會小到哪去,既然有出過大官,那史家莊出現這麼經典的建築,當然也就不足為奇了,就像安徽的徽派建築的代表宏村,不是出來過紅頂商人胡雪巖麼,還有那一溜的皇家賜給的牌坊,當然就更恢弘了。
當然蔡書舟印象最深的還有那帶有典型人民公社特徵的公共建築了。比如進村口的一排隊屋,也是對稱式的建築,從祠堂的高臺一直下來,下面是一塊很大的露天場地,再往前正對著是一個半弧形的大拱門,兩邊均勻對稱的建著公家的隊屋,一律的青磚黑瓦木柱,面積很大,是集體那會室內集體勞動的場所,跟趙家灣的那個打麻場性質差不多,下雨天,大家就集中在大隊屋裡打麻啊,脫穀子啊,打小麥啦什麼的,很熱鬧的,還有一些半機械的農具,什麼打穀機,脫米機,木風扇等,當然蔡書舟最喜歡的還是那隊屋旁邊一個小型的偏屋了。不為別的,因為那偏屋裡放著拖拉機,泥船啊這些能動的機械,這可是蔡書舟最喜歡調皮搗蛋的東東了。只要那些機械停在那,蔡書舟就會摸過去爬上駕駛室,嗚嗚的模仿開著機械,儼然一個小拖拉機手,很是威風。
不過那個放拖拉機的小屋子終究是有人管的了,主人好像是叫做老騎的,這個老騎就住在蔡書舟外婆家對面,因為是隔壁鄰居,而且蔡書舟是寄住在這邊的,所以也就對蔡書舟的調皮搗蛋也就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不大計較了,蔡書舟也就越發膽大,今天下一個螺絲,明天搞一下油箱,惹得那個老騎終歸是大為光火,終於是經常告上狀來的。
2 外婆家的童年(下)
外婆家的童年確實是有太多的回憶,不過還是以夏天和冬天發生的事情印象最為深刻。就說那夏天吧,一個是夏天的雙搶,是最為熱鬧的季節,男女老少都忙活著,孩子們這個時候也是最為自由和興奮,因為大家都忙,沒人管了,當然就會玩的瘋一點,還有就是天氣熱,游泳玩水當然也是最主要的主旋律。
“雙搶”來臨的時候,正值暑假之時,蔡書舟上學的舅舅們這個時候放假回家就可以大顯身手,雖然算不上主勞力,但還是可以算一部分工分的。蔡書舟這個時候就可以跟著舅舅們的屁股後面到處亂串,湊些熱鬧的了。但最多的還是跟著外婆一起在村裡的大屋場裡翻曬穀物豆子什麼的,故事可就多了。
先說說那村子的大屋場吧。史家莊由於是一個很講究的追求對稱建築美學的大莊子,所以連那大屋場也是對稱型的,沿著祠堂下來的中軸線為中心,兩邊對稱的建著兩個帶圍牆的大屋場,中間從半圓拱門進來是一塊空地,空地兩邊挨著那長排的隊屋用水泥鋪了兩塊很大的平場子,用土磚圍牆圍起來,兩邊各有一個別致的拱形木門,那麼這種建築在當時主要是做什麼的呢?
這當然是當時集體時搞人民公社的建築了,每個村子都有的,只是其他的村子規模沒這麼大。主要是用來翻曬集體的穀物等農作物的,砌上圍牆當然是為了防止雞鴨鵝屯豬牛啊等家禽家畜進去吃糧食的了。別看這麼兩個大曬場以及那些土圍牆,那都是蔡書舟小時候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