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部分(第4/5 頁)
量氯化鈉,也就是食鹽,說明嫌疑人分屍用的菜刀可能是他經常使用的。”
“也就是說,嫌疑人身邊除了自己平時做飯用的菜刀,並沒有更合適的分屍工具,單從這一點可以分析出嫌疑人的作案動機。”明哥開始逐條分析,“死者的致命傷是後腦部的鈍器傷,嫌疑人站在死者身後用圓鐵錘多次敲擊,才會形成這種傷口。他在知道自己殺了人之後,可能是為了移屍方便才想到分屍。國賢的檢驗結果判明,他並沒有事先為分屍準備工具,只是順手拿起了自己平時使用的菜刀,從這一點分析,嫌疑人很有可能是激憤殺人後分屍。”
我們幾人動作一致地點了點頭。
“案發時嫌疑人和死者必定共處一室,能在一起說明兩個人相互認識,但嫌疑人在分屍之後沒有對死者的面部進行破壞,表明兩者之間的關係很隱蔽,不為人知,嫌疑人並不擔心我們能因此找到他。凡是符合這種情況的,都是我們下一步要考慮的重點。”
“國賢,你接著往下介紹。”
老賢起身開啟了投影儀,一塊長滿毛點的東西出現在投影布上:“我們在現場只注意到了屍塊,沒有人注意到在屍塊的旁邊還有一塊這個。”
“這個是……?”我看著這塊比薩形狀的東西問出了聲。
“饢。”對於號稱“吃神”的胖磊來說,這根本難不倒他。
“確切地說,這是一塊長滿黴菌的饢。”老賢翻開報告接著說,“這塊饢裝在一個塑膠袋內壓在屍塊內側,由於時間和氣溫的原因,這塊饢已經長滿了黴菌,在顯微鏡下觀察,饢上面長的是麴黴。”
“麴黴?”我們所有人對這個名詞都很陌生。
老賢放下報告,科普道:“我們生活中常見的黴菌有兩種:青黴和麴黴。青黴常分佈在黴腐變質的水果、蔬菜、糧食和皮革等物體上,菌體直立菌絲的頂端長有掃帚狀的結構,結構的每一個分支生有成串的孢子,成熟的孢子呈青綠色,進行孢子生殖。麴黴廣泛分佈在穀物、空氣和土壤中,麴黴直立菌絲的頂端膨大成球狀,球狀結構的表面放射狀地生有成串的孢子,孢子隨麴黴種類的不同而呈黃色、橙色或黑色。”
“這些和案件有關係?”
老賢接著解釋道:“我剛才提到了一個名詞:孢子。它是黴菌的主要繁殖器官,分為有性孢子和無性孢子兩大類,前者透過兩個細胞融合和基因組交換形成,後者無此階段而經菌絲分裂等形成。孢子在適宜條件下發芽,形成菌絲而進行分裂繁殖;當外界環境不適宜時可以呈休眠狀態。菌絲的生長與水分、溫度以及生長基質有很大的關係。我結合最近一段時間案發現場的氣候條件分析出,這一塊饢放在這裡最少已經三四天的時間。”
“和拋屍時間吻合?”
“對,這塊饢應該是嫌疑人連同屍塊一起扔在這裡的。”老賢給了最終的結論。
我邊聽邊盯著大螢幕:“賢哥,這塊饢並沒有牙齒咬痕,也就是說嫌疑人並沒有食用過,難道這上面留下了嫌疑人的DNA?”
老賢搖了搖頭:“饢上面沒有嫌疑人的DNA。”
“那這對案件有什麼幫助?”
“這個我來解釋。”胖磊接了話茬,“其實這應該屬於你們痕跡學上的知識。”胖磊衝我挑了挑眉毛說道:“饢是新疆少數民族的傳統美食,說白了就是一種用饢坑烤制的麵餅,和我們平常吃的燒餅有些類似,但饢也有它自己的特點。”
“是不是又圓又大,蓋上菜餡就是比薩?”我想起了胖磊第一次帶我去買饢時說的一句順口溜。
葉茜撲哧一聲笑了出來。
“你小子,就不學好,我在說正事。”
“小龍。”明哥衝我敲了敲桌子。
我吐了下舌頭,沒有說話。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