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部分(第2/5 頁)
宣佈罷花石綱。
此舉雖然不能使方臘放下屠刀回頭是岸,但有效地阻止了革命的烈火繼續擴散。
而剩下的,則需要在戰場上一見高下。
宣和三年正月,童貫命先頭部隊搶在起義軍的前面佔領江寧、鎮江二鎮,避免了方臘軍據守長江天險。隨後,童家軍兵分二路,東路由王稟率領由蘇州南下,指向秀州;西路由劉鎮率領由宣州南下,指向歙州,童貫率餘部殿後。
王稟率軍抵秀州,方臘軍方七佛部正在攻秀州城,秀州守將王子武率部頑守,王稟殺到,二軍裡應外合,在秀州城下大敗方七佛,殲敵萬餘,方七佛率二萬殘部退往杭州。
二月,童貫主力到達杭州,杭州城有方臘的主力軍六萬餘和方七佛的二萬餘人,雙方兵力懸殊並不大。
雙方在杭州城下展開一次次激戰,方臘軍傷亡近二萬。二月二十八日,童貫佔領杭州,方臘逃向富陽,後逃回家鄉幫源,童貫軍趁勢收復富陽、新城、睦州。
在東線戰事節節勝利的同時,西路的劉鎮也連傳捷報,在三月十三日攻佔歙州。
三月底,劉光世又率鄜延兵、張思正率河東兵、姚平仲率涇原兵繼續增援。
四月七日,劉光世部佔領衡州,殲敵兩千三百人,斬首領鄭魔王;十七日,劉光世在婺州殲敵四千,復婺州,並佔領了方臘最初起事的青溪縣。
在各路大軍的逼迫下,方臘的活動空間越來越小,最後退縮到老家幫源,想憑藉幫源的有利地形(此處山巒眾多地形複雜)和政府軍打游擊戰。
但是,一方面,深受農民起義之苦的大小地主們積極為政府軍當嚮導,另一方面,西北軍已經習慣在環境更為惡劣的西北和党項人打游擊戰,在複雜的地形條件下作戰反而是他們所長(此後到了北方平原反而不適應),幫源的地形並沒有對童貫大軍有多大的阻礙。
方臘軍退守幫源後,派兵駐守各進山要塞,最初政府軍強攻方臘本人親自把守的北山口,多次強攻都被擊退。
眼見戰局不利,劉鎮的西路軍劍走偏鋒,轉向進攻地勢最為險峻的門嶺。門嶺崖壁峭拔、險徑危側,一夫當關萬夫莫開,方臘認為政府軍不可能從此突破,僅派了六百名士兵把守。
劉鎮偷襲門嶺,沒有充分準備的六百守兵全部被殲滅,門嶺失守,童貫大軍進入幫源。
四月二十四日,在幫源,東西兩路大軍合圍,與方臘二十萬大軍進行了一天的激戰,雙方傷亡都很大,但最終方臘軍敗退。政府軍佔領了幫源,方臘本人帶領殘部退到幫源東北的巖洞中。
洞戰,是政府軍面臨的新課題,顯然不適合大規模部隊作戰。在休整了一天後,童貫從部隊中抽出了一支敢死隊,隊長是當時級別職務還比較低的韓世忠。
四月二十六日,這支敢死隊偷偷潛入了幫源洞中,擒賊先擒王,遂向方臘本人的老巢發動襲擊,一舉擒俘方臘、方肥等三十六名起義軍首領。
擒獲方臘又另有一個版本,在《宋史·徽宗本紀》上生擒方臘的是當時的忠州防禦使辛興宗,但在同樣的《宋史·韓世忠列傳》上說,這是姓辛的搶了韓大元帥的功勞。
其實當時韓世忠不過是一個低階武官,級別上差了辛興宗四級,當時極可能是西北名將辛興宗的部下,在辛將軍的領導下進行了這次擒賊先擒王的行動,所以兩種說法或許並不矛盾。
真實的歷史上,方臘的生死和那位在五臺山砸寺門、在菜園子裡拔楊柳樹的魯智深大和尚八竿子打不上關係。
方臘被押往東京,八月份在東京被處決。
擒俘方臘後,童貫大軍繼續在江南呆了一段時間,陸續鎮壓了呂師囊、仇道人、俞道安等各支附和方臘的起義隊伍。
雖然方臘起義失敗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