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部分(第2/5 頁)
天空開始飄雪。
碎絮般的雪片在風中不斷旋轉飛舞,逐漸迷離了雙眼。
―――――――――――――――――――――――――――――――――――――
建武二十六年正月,建武漢帝選址建造壽陵。
生老病死乃人生規律,那日自鄧晨墓前聽了劉秀的一番話後,我也知這事難以避免,一個人的最終歸宿皆是如此,不可能長生不老。
從風水看,邙山最具氣勢,乃帝陵最佳選址,但我只要一想到西漢的那些帝陵便不寒而慄,無論帝陵建造得如何華麗奢侈,也難逃赤眉軍一通狂盜。屍骨無存且不說,最可怕的是將來淪落成呂雉那樣的下場,百年後還要被狂徒凌辱。
我把我的意思說給劉秀聽,劉秀表示贊同,於是對負責建造帝陵的竇融表明態度,壽陵規格不講求有多富麗堂皇,他本是白衣皇帝,一生勤儉,死後墳塋若有陪葬,也只需安置一些陶人、瓦器、木車、茅馬,這些東西容易腐爛,最好使得後世找不到皇陵所在,沒有盜墓之擾。
最終陵址棄邙山不用,選在了邙山山腳,黃河之濱,以現成的地形作枕河蹬山之勢。朝臣們隨訝異,然而帝后一致決定了百年歸所,他們便只好無奈的閉上了嘴。
我又另外關照竇融,前漢皇陵的建造風格,或是帝后不同陵,或是同陵不同穴,皆是分開安葬,但本朝雖也稱漢,卻不可與前朝風俗同等。竇融明白我的意思,自去督造不提。
我卻仍是不放心,時不時的找來劉莊,在他面前碎碎唸的提到陵寢的事,劉莊卻很不願意聽我念叨那些死後會如何如何的事,總是藉故岔開話題,顯得不是很有耐心。這樣的情況經歷了幾次,還真把我逼急了,有一次直接拉住他不放,大聲訓斥:“你個孽子,難道要我死不瞑目嗎?”
“娘——”我料不到這麼一句急話,竟將這個一貫孝順的大兒子逼得在我面前跪了下來,涕淚俱下,“你能不能不要總是想著百年以後的事?你知不知道,你每次繪聲繪色的在我面前講,百年後可得清閒,能與父皇一起登邙山看旭日,攜手黃河邊散步,日落棲身帝陵,過著清清靜靜的尋常百姓夫妻生活……娘啊,兒子不願你離開,我還沒好好侍奉你,你每次這麼說,都讓兒子覺得心上很疼啊——”說到動情處,他抱著我的腿,哭得像是七八歲的小孩子,毫無形象可言。
我怔怔的看著他,覺得心都快被他哭碎了。
也正是從那以後,我再沒有在任何一個子女們面前提過一個死字。
井丹
建武二十六年,合肥侯堅鐔亡故。
建武二十七年五月十一,劉秀下詔,三公更名,大司徒與大司空皆去掉一個“大”字,大司馬則改稱太尉。
同年,北匈奴單于蒲奴派使者前往武威郡,請求和親。朝會上皇太子劉莊力排眾議,認為南匈奴單于比新附,北匈奴懼怕中國攻打,所以才求軟依附,但如果接受北匈奴的和解,則恐怕南匈奴心生疑懼,到時候弄巧成拙,反而得不償失。
劉秀贊同劉莊的看法,下令武威郡太守不接待北匈奴使者。朗陵侯臧宮、揚虛侯馬武見此,趁機上書,請求皇帝出兵攻打匈奴。他們認為匈奴分裂,今非昔比,此時出兵恰好可以藉此創下流芳百世的豐功偉績,垂名竹帛,比肩衛霍;而劉秀作為皇帝,若是趁此機會一舉滅掉匈奴,功德更可蓋過漢武。
劉秀認為漢人在邊境開荒墾田,只是為了防禦敵人,如果貿然發動戰爭,以消耗半個國家的資源來做一件未必一定能做到的事,只不過窮兵黷武罷了。與其博後世美名,不如在當世做仁君,讓百姓休養生息。
劉秀的堅決表態,就此讓那些期望藉此有所建樹的將領從此不再提起攻打匈奴。
這一年,劉秀的舅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