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部分(第4/5 頁)
沒有平靜下來之前不宜北行,洪七公詢問了他們的意願,郭靖想起母親的囑託,便要回牛家村拜祭一下父親,洪七公便讓魯有腳護送三個小孩去臨安府。
至於侯通海則被關在丐幫在寶應的分舵,而他留下的暗記都被丐幫弟子抹去。
楊康尋找未果,只好回到程家,等到孫不二處理完寶應的事務後一起前往臨安府,欣賞西湖的美景。
在寶應城外,清除了蛇毒的沙通天在和彭連虎商議下一步的對策,在寶應的線索已斷,而丐幫又惹不起,事情沒辦成,如何有顏面回開封。
正在這時,黃河四鬼回來報告,據說兩天前有人看到一個老丐帶著三個孩子離開了寶應,走的是去往臨安的方向,能夠在城門附近打聽到這個訊息還是因為其中的小女孩活潑可愛,讓人記憶深刻。
兩人一合計,無論訊息真假,追上去看看再說,只要能救下小公主,便是大功一件。
至於師弟侯通海,若是還僥倖活著,只能找江湖前輩出面和丐幫說和了,若是死了,那這個樑子算是結下了,以後想法子報仇便是。
第七章在那遙遠的小村莊
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暖風燻得遊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楊康站在一艘普通的遊船上,看著眼前的湖光山色,一時興起,不由得輕聲吟誦起來,他的聲音雖低,但還是被船頭的孫不二聽到了耳中。
這首《題臨安邸》自從題寫在西湖旁酒肆的牆壁上之後,便被傳唱至今,詩中形象的描述了南宋朝廷偏安一隅,不思進取的現狀,實在是政治諷刺詩的傑作。
這首詩成於紹興年間,正是高宗趙構掌權時期,這位皇帝最擅長的是書法,最讓人記憶深刻的是重用秦檜,殺害了岳飛,由他在位期間向金國求和成了朝政的主旋律,難怪會被士子諷刺。
此時是南宋嘉定五年,宋寧宗趙擴在位,這位皇帝被評價為智商不高,容易被大臣蠱惑,先是被韓侂冑艹控,後又被史彌遠專權,但總算還有點氣節,進行了一次不怎麼成功的北伐,最後仍舊以割地賠款的和談作為終結。
孫不二聽到金國小王爺唸誦這首詩,想著如今朝廷的狀況,心情不由的鬱結起來,她雖是修道之人,原本應該清心寡慾,但久在江南,在心裡自然偏向於南宋。
她不知道這是楊康的無意為之,還是有意諷刺,心裡不免有了些隔膜,看著楊康也不那麼可愛了,眼前的孩子雖是漢人,卻是金國小王爺的身份,這讓孫不二更加的糾結。
遊船在西湖上蕩了一圈,孫不二以有事為由結束了這次短暫的臨安之旅。
楊康並不知道他偶爾抒發一下情緒便得罪了這位師叔,可見處處無小事,想要人情練達,便要隨時注意周圍的細節,否則得罪人了還不知道。
孫不二把楊康留在西湖北岸葛嶺上的抱朴廬後就獨自離開了。
抱朴廬是一座道觀,因為道家前輩葛洪在這裡煉丹而聞名,葛洪是東晉時期有名的道士和醫生,著有《抱朴子》一書。
此時抱朴廬歸張伯端創立的金丹派南宗所有,在這個時代,張伯端要比王重陽的名氣大,是道教南宗的開山鼻祖,因為和王重陽一樣都提倡“三教合一”的思想,金丹派和全真派在以後逐漸的合流。
後來金丹派南宗便成了全真教的南宗,而位於終南山的全真教則成為了全真教的北宗。
孫不二和丘處機在江南傳教的時候和張伯端的門人往來結交,全真教的根基在北方,想要在江南順利的傳教,必須要獲得當地教派的認可,好在兩個教派的教義並不衝突,雙方都有藉助對方的地方,抱朴廬便成了全真弟子在臨安的落腳點。
楊康看到孫不二離開,在道觀內轉了轉,和抱朴廬的當值道士閒聊了幾句,請求這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