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部分(第1/5 頁)
劉恆提起的意思,是說明君子,也會有發怒的時候,所以他今天發怒,並沒有什麼錯。伍先生一時竟被這聰明的回應,堵得說不出話來,可他皺眉卻並不因為這個。
怎麼回事?
平時最重師禮的孩子,全學堂最有天份的孩子,乖巧懂事,怎麼變成了這個樣子?不只動手把同窗打斷雙腿,可見如莽夫般心生戾氣,如今被訓斥了,竟然還不乖乖受教,反而犀利反駁我?
伍先生不想和學生爭執,哪怕辯贏了,也丟掉了師生的體面,可平時最欣賞劉恆的他,此刻對劉恆,已經深深失望。
第九章 謝師恩!
能短短時間想出最合適的回應,小小年紀的劉恆可謂才思敏捷,十分驚豔,可伍先生最不擔心的就是劉恆的天賦,最擔心的恰恰是劉恆的品德。
從劉恆入學,他就對劉恆抱有最大的期待,關注著劉恆點滴的成長,一直以來格外滿意,總覺得自己門下說不定能教匯出一位真正的名士來。
然而今天,伍先生知小見大,覺得這個弟子有些變了,隱隱顯出一種鋒銳的氣質。
這是伍先生不能接受的,鋒銳,或許武夫需要,文士或者說真正的君子,應該謙遜而有禮,禮重天地君親師,仁義博愛,卻偏偏不需要這鋒銳。鋒銳如刀劍,刺傷別人,也會傷到自己,劉恆此刻顯現的鋒銳,顯然是陷入了偏執。
怎麼會變成這樣?
伍先生在沉思,要想扭轉劉恆的心思,就得先弄明白,讓劉恆變得偏執的原因。
對了,今早便聽出,這孩子家被聖旨貶為了平民,就是因為這聖旨麼?
不。
伍先生想明白了,不是因為聖旨,是因為劉恆的眼界太小!
如果經歷多了大事小事,見過了大千世界的萬千風景,他就會明白,聖旨是小事,被貶為平民也是小事,不值得因此變得偏激。同窗的鄙夷和侮辱,也是小事,更不值得為此被激怒,甚至做下殘忍的舉動。
“居山先生為君子,不僅筆發積鬱,更因為他平素風度翩翩,見德思義,崇尚仁和禮,所以先有君子,後才有君子之怒。”伍先生對答認真,“居山先生屢遭迫害,謠言中傷,為君王厭惡而屢下聖旨貶官,不見其怒。”
提及聖旨時,伍先生刻意檢視劉恆的神色,卻見依舊面不改色,他來不及深思,接著道:“比起居山先生,他因狂風巨浪而怒,稱君子之怒,你卻因水溝波折而怒,還不明白麼?”
“先生是說我格局太小,沒見過大風大浪。”劉恆也很聰明,聽音知味,“稟先生,聖旨不能讓我動怒,同窗的議論不能讓我動怒,趙景的侮辱也沒有讓我動怒。居山先生因老父被氣死而怒起,我雖不是君子,但也忍不住好友因我而受欺負。”
是因為情與義?
伍先生聽過劉恆的自辯,明白劉恆並非是偏激,依舊條理清晰,因為情義動怒,也符合君子之道,終於對劉恆滿意了。
“但你也不該下手這麼重!”
但伍先生從不會表揚劉恆,生怕他驕縱,沉吟後提起了別的事情,“這段時間你就呆在家裡,把《通易註疏》學完,來讓我考校後,速速前往州府立乾城找我的先生繼續求學。留安縣對你而言,已經成為是非之地,不要再逗留了。”
伍先生失望,依舊在為他著想,但想到自己真正要說的話,劉恆不得不強行壓下心裡深深的愧疚,硬下心來對著先生重重行禮。
“今天學生……是來向先生辭別的。”
“辭別?”伍先生一怔,皺眉後又放鬆下來,“也對,離開要緊,先去立乾城吧,日後等風波平息再回來補完最後的學課不遲。”
“不是去立乾城,而是不再繼續讀書了。”
“你說什麼?”伍先生這